写了这么多关于GPT的一些内容,基本上都是聊怎么设计prompt的一些技巧,因为目前大部分可免费使用的Ai大模型都是比较低阶的,就是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输出的精度都不是很高,所以需要通过prompt的设计去不断调试GPT的输出。
Prompt的设计调试,一个是为了可以让自身更好地明确需求,一个是以结果为导向,让GPT通过一步步的调试,可以输出理想的结果。
当然,很多时候,调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输出不准确的产出,与该主题关联性并不是很强的内容,特别是做一些概念性查询的时候。
比如我之前查的 "分别解释一下GUI 时代到自然语言交互时代是什么",GPT-3.5与GPT-4的产出相比,内容输出的精度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地一个天。
竟然GPT-4这么好使,那怎么才能使用上呢?
很简单直接冲毛爷爷,每个月约20$,折算过来大概每个月180?左右,如果工作中经常用到GPT进行提升效率,确实是值得一冲的,因它确实是目前地表最强的自然语言Ai大模型。
一、微软的Copilot
如果不想冲,但又想使用GPT-4的能力,该如何是好?那就不得不聊到微软的NEW BING了。
微软作为 Open Ai 最大的股东,直接把 GPT-4 的模型接入了自家的浏览器Edge,然后就有了配备GPT-4支持的网页版Copilot。
可以看到,界面中除了可以直接跟 Ai 聊天,还可以回到内容搜索的界面,鼠标往上滑动可以回到内容搜索界面,往下滑动返回到 Ai 聊天界面。
A. Copilot 三大模式
Copilot 其实具有三种提问模式,更精确 ( 绿色 )、更平衡 ( 蓝色 )、更有创造力 ( 紫色 )。
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输出特点:
a1. 精确 —— 比较适用于一些概念的解释,专业术语的一些阐述上;因为偏专业性的内容,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手段就是结构化,该模式主打的就是结构性简炼,不说一堆废话。
a2. 创造力 —— 比较适合用于方案发散,创意脑爆;之前我在《如何让Chat GPT精准地解决问题》文章也中提到过,当想利用GPT给出具体的行为指导的时候,需要调用它的推理思维链 ( 它的最强项 )。
这个思维链,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思维发散,尽可能得到多而准的方案或idea,该模式应该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而设计的。
a3. 平衡 —— 就是基于精简和发散的中间,我用的比较少,因为觉得没有精确和创造,来得有针对性。
具体如何,可以通过我以下的小测试,感受一些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特性。
B. 唯一可联网的GPT
截至目前,国外各大几家Ai大模型:GPT、Cluade、Google-PalM、Llama和Assistant。基本上都是不能联网的,就是它们的产出都基于它们自身的知识数据库随机产出的。
其中GPT的知识,就只截止到2021年以前的,往后的知识它是不知道的,然后就会出现Ai幻觉 (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是所有自然语言大模型的Ai都会存在的问题。
所以,很多博主都建议需要对GPT的产出内容进行考证,特别是一些偏数据类型的专业性内容,当然让它给出知识的源头 ( 网址链接 ),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通过追源去思辨。
不然,它自身是不会提供任何源头链接的,也就是无法查证数据的根源。
而Copilot,是通过搜索网上的数据来进行阐述的,每一个产出都会有具体的源头链接,且又有推理的能力。
从之前的案例中,也可看出Copilpt是可联网可推理的Ai,这也是它迄今为止最大的特色了。
二、最后
不知不觉,关于GPT的文章已经总结了5篇了 ( 加上这篇 )。当然后面也还有更多的一些实用技巧会总结出来,比如怎么免费使用配备GPT-4能力的Copilot。
等下一篇就聊聊这个,应该挺多小伙期待的,不要不忘了,工具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价值是源于会使用工具的人,切勿本末倒置。
全部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