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在给 VC(风险投资人)介绍自己的创业思路或已经开发出来的 MVP(最小化产品)时,一般都会描述解决了用户哪些痛点、适用于用户哪些场景,所以“场景”“痛点”一般是新产品诞生的关键词。
任何产品的诞生都是基于用途,牙刷为了刷牙、菜刀为了切菜、汽车为了出行……生产这些产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生产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外观、材质、设计细节等则源于用户使用场景。
比如生产牙刷时,牙刷头都会设计成圆角,手柄会设计得较粗,都是基于用户刷牙时牙刷头进入口腔的场景和手握牙刷的场景设计的。互联网产品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产品基于用户的一些需求或者痛点而诞生,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设计功能和体验细节。
比如微信,是基于用户交流不畅的痛点,满足用户线上交流的需求,但是产品诞生了,具体如何设计用户聊天的流程、页面功能和体验细节呢?只靠一句“用户有随时随地畅聊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对用户聊天的场景进行深入分析,日常聊天的流程是什么样的、需要优化哪些节点才能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和优化、用户在聊天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障碍、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体验、遇到特殊情况应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用户场景去思考和解决的。下面就来聊聊什么是场景。
一、如何理解互联网产品的场景
场景,是描述用户或者潜在客户为了达成他们的目标所经历的流程 (步骤) 体验;充分展示了关键事件和任务的上下文。
1. 场景核心要素
用户类型: 用户是谁,具有什么特征;
行为动机: 用户为什么使用产品的服务/功能;
体验目标: 除满足动机意外,用户还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开始场景: 产生目标的背景情况,触发动机的根因;
触发条件: 促使情况发生的引导因子 ( 影响行为的关键因素 )
结束场景: 达成目标后所带来的关键结果;
比如一名在校大学生 ( 用户类型 ),每当暑假来临时 ( 触发条件 ),都想要出去旅行 ( 行为动机 ),希望能很快地订到低价满意的机票 ( 体验目标 )
2. 用户的场景行为
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是基于移动终端、大数据、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应用技术,来营造的一种“在场感”。其核心是把一套具有逻辑体系的业务策略,搬到线上。
而这些业务规则,以产品化的手段,利用技术能力搬到了线上后,用户通过这个“场景”,可以完成某类服务或者搜寻到自己所想要的信息,这些完成的步骤或搜索的操作,便是该场景下的用户行为。
比如打开微信,通过扫码完成一笔支付,就可以归纳为微信支付业务体系下的场景行为。
二、场景的类型
知道场景是什么后,该如何进行分析呢,分析的时候如何能覆盖完整的场景呢?
其实用户场景,可以从这三大类进行入手: 客观场景、目标场景和实际场景。
客观场景: 还原描述用户的真实生活片段,重点在于发现用户遇到的问题,了解产品用户,挖掘新需求。
目标场景: 描述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来达成心中目标的过程。
实际场景: 主要用于产品可用性测试,验证用户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操作,设计方案是否真的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里主要聊一聊目标场景,因为目标场景,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所有方案都是围绕目标场景来进行设计的。
1. 目标场景
把目标场景拆解开来,又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场景、次要目标场景和目标异常场景。
主要目标场景: 是指服务于产品目标用户中的主要人物模型 ( 发生人数较多, 频次较高的核心需求 ) 比如微信,想要与人线上交流的小明,主要场景是线上聊天,所以微信的主要场景还是线上聊天。
次要目标场景: 服务于对产品有更高要求,需要定制化服务的次要人物模型 ( 为更好地达成用户目标,而产生的个性化需求 ),微信的朋友圈、公众号、看一看、搜一搜、购物等等,都是基于聊天场景而延伸出来的。
目标异常场景: 简单理解就是没有达成目标的场景,比如第一次进来页面,页面没有内容或者页面改变时发生冲突了。
以上这几种场景考虑好了之后,设计方案都会比较贴合场景的需要,这也是场景设计的基本路径了。当然,人的需求总是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的,所以场景也是动态变化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什么场景,情感化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所以情感化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
三、场景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解读后,场景的作用,其实有两个: 拉近业务与用户的距离和指导设计。
拉近业务与用户的距离。业务通过产品的形式建立一个触点,让用户和业务可以进行链接;所以设计者们需要关注的,还是用户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心智模型是怎样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体验目标是什么;业务想要拿到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供给可以输出。
指导设计。所有的创意方案,都是需要延展出非常多的场景,再从场景延伸出一些具体的执行(功能和内容);设计的目的,满足需要,只有先了解用户的需要之后才能想办法通过设计方案去满足,而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合适最基础的维度,就是该方案有没有满足场景需要
四、最后
了解了场景思维之后,去观察生活中各种产品的设计,会发现很多产品这么设计的原因是什么,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最后会有种自己动手去试试的想法。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无法失去设计。
全部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