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K先生,站酷网十大人气设计师,平台关注量第一。17年建立微信公众号“研习设”,教授专业的平面设计知识,以累积更新50多篇精品原创设计教程。
【访谈对话】
---------------------------------------------------------------------------------------------------------------
致设计:非常荣幸能邀请到K先生,可以对目前国内行业的设计趋势和设计困境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吗?
K先生:如果是广义上整个国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由于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前所未有的丰富,消费者品味提升等因素。商家想单纯的凭借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取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在这个背景下,优质的设计作为商家争夺注意力与提升品牌价值的手段,肯定是会越来越受重视的。
如果是从单纯的设计表现形式、风格、手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话,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状态。你在国外能看到的设计形式,在国内的设计作品中基本都能找到,这在过去是很难做到的。这也能从侧面证明,国内设计师的可塑性极强,潜力巨大,当然了,这点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至于设计的困境,我认为制约个人与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于人们对设计的认知上。我就见过很多国内的商家包括设计师,对商业设计这个概念存在误解。在他们认知中的商业设计,只考虑向外粗暴的传递信息,而有些有精致、有新意的作品,他们会认为不够商业,没用,这是对设计功能性的狭隘认知。
商业设计绝对不代表简陋、没有逻辑、没有想法。
从事设计工作,面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受众,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场景等等复杂因素,都是我们专业设计师要考虑的,引起关注也只是设计众多作用之一而已。如果所有的设计作品都不考虑复杂的环境,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就像我们走进了菜市场,耳边听到的都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种对受众咆哮的方式是很不友好、令人生厌的。而且处于这种环境下,声音再大,又能大到哪去?整个市场都在咆哮,最后得到的结果,真的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
偏激的认知会极大的制约国内设计的发展,想突破这个困局,是需时间沉淀的。
致设计:你是如何看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K先生: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没有人能做到预测未来。但是想判断趋势的话,我们从历史中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从这些规律中也能看到一些未来的影子。
就拿我们国内设计来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设计这个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学习的是包豪斯的设计体系,平时欣赏的都是日本、欧美的设计作品,甚至直接抄袭外国作品的事件也常常被爆出来。虽然本身抄袭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为,但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这些弯路别人都走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日本、德国、美国在设计上的黑历史,你会发现他们在设计的起步阶段和现在中国的情况惊人的相似。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积累了海量的财富,随着中国的崛起,挖掘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一定是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一句话很经典,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然了,这里的民族文化可不是那种很肤浅,用水墨、印章、大红大绿搞出的最炫民族风)我们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在跟随,学习设计强国的同时,拉近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慢慢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路,并且在未来超越他们。
致设计:接下来的这个问题我相信是大家比较想了解的:“设计”难不难?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比如说像我这样的新手小白,如果想学好“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零基础又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K先生可以为我们解答下吗?
K先生:学设计,熟练使用软件技巧很容易,多用多练,自然就会了,这是入行的基础。如果你想在这个基础上在继续提升,那设计理论和经验都是你必然要学习掌握的,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做出的作品才能算是经过设计的作品。这些理论和经验都是靠工作、阅读、听课、请教别人能掌握的,并不难。
设计的难点在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设计师对文化、商业、历史等等设计以外知识的不断积累。这都是需要靠努力坚持学习才能做到的。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永远是有套路的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你的天赋再强,基础都不扎实,前面提到的东西从来没学过、没看过,自己闭着眼睛摸索,肯定是做不好的。
零基础想学好设计,建议先把常用的软件弄懂,熟练掌握了以后,从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学起,版式永远是基础中的基础。之后考虑你对平面设计中的哪个品类感兴趣,再去学习其他的。
致设计:现在的电商设计风格多样,有玩创意的,有拼合成的,有c4d用的666的,你作为一个从事电商行业10年以上的资深设计师,你觉得电商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对于初学的设计师又该如何找到实用的方法入门?可以仔细讲解一下么?
K先生:我不是从事电商设计的,但从设计通用性上来说,电商设计也只是平面设计里的一个分支,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向外传递信息。设计风格、文字编排、创意设计、合成、C4D的使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这点就算以后随着行业发展、技术的进步,出现更多新潮的设计风格、脑洞大开的创意以及更方便的软件,都是不会变的。
利用这些手段,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也是电商设计的核心。
想找实用方法的话,除了参加正规的培训以外,无非是多学、多练、多看而已。
多学指的是学习设计有关的知识技巧,这些东西懂得越多,能力的提升就越快;多练说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做练习,光看不练的话是没办法把知识技巧转化成经验的,吸收的效率会打折;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公开课、文章里都反复强调的。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有足够的分辨能力以后,在优秀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总结规律会是一个让你受益终身的习惯。
致设计:设计师开始的历程都是与PS、AI等这类软件打交道,到了后期都是设计理念的比拼,那是不是意味着很多非科班的设计人很难成为大师?
K先生:大师这个词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可不是设计做的好看,就能被称作是大师的。
一般来说,设计过许多知名项目、得过很多奖、对整个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受到业内、业外一至认可的设计师才有可能称得上是大师,是我们绝大部分设计从业者都很难达到的高度,这是一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不过想成为一名正真优秀的设计师,那设计理念的比拼就是不可避免的,前面的问题也提到过。对于这点,在以前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是有难度的,但是现在这完全不是问题。除了阅读书籍以外,网上还有大量视频讲座和教程可以学习。像大到致设计这种平台,小到我们研习设这类公众号都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只要肯下功夫,这和是不是科班出身没太大关系,就算是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成才的也是那些足够自律、自学能力强的一小部分。设计理念和理论方面的东西想搞懂,通过自学完全没有问题。
当你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以后,再去想办法寻找机会,慢慢的向大师接近。
致设计:妥协,这是所有设计师经常要面对的博奕,那么,你认为对于设计师而言有什么是可以妥协,有什么是绝不能妥协的?
K先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简答来说可以这样看,如果是上级或同事提供的建议,我们要理性的判断建议是否合理,能不能对设计作品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建议合理的话,那我们不要固执,要选择接纳,这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品质。
但如果你的客户对你的作品产生了质疑,你有能力说服客户接受你的设计是最好的,如果客户很固执并且对你的专业能力没有信任度,和你的沟通很不愉快的话,那就果断选择妥协,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就好,这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和固执的人或组织浪费时间是犯不上的,有能力的话可以选择拒绝为这类客户服务。
当然了,这个度想拿捏好,要保证我们储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有能力和视野判断别人给出的建议是否正确,也会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感;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比别人强,面对这种博弈的时候主动权才会掌握在你的手里。
有什么是绝不能妥协的?
会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项目果断拒接,不要做,这点绝对不能妥协。
致设计:版权保护的理念在行业里面是比较薄弱的,你怎么看待设计师的原创保护?
K先生:近些年由于舆论的关注,版权意识的觉醒,这个话题在各个行业都引起了很高的重视。
但是我们设计行业,设计师想通过正规的流程维权的话,去试试就知道了,挺难的,这方面毕竟是刚刚起步,还不是很完善,需要大型的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规则流程才有可能解决。
我们设计师能做到的是尽可能保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不给行业抹黑就是了。
致设计:近年来,设计师由于过度劳累,猝死事件频频发生,那么K先生,请问你在工作之余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又会做一些什么样的户外活动呢?
K先生:我认为跑步和徒步都是锻炼身体里比较好的选项,没有对抗,受伤的概率比较低。
致设计:最后,分享一下你每天坚持的学习的习惯吧。
K先生:首先来说,一件事情如果你不热爱是很难坚持的,其次,不要抱有功利性、不浮躁。陈幼坚曾经说过:“平面设计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道路,那些获得无数荣誉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细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