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专访- 張紓博(NO.130)
2018-02-24 01:06:47
張紓博
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两点:一是热爱,一是思考。学会感性的热爱和理性的思考是做好设计的关键。起初自己刚接触设计时源动力就很简单——简单的热爱。而随着后期不断的深入,发现仅仅只有热爱是不够的。效率低本身就是一种退步。“学而不思则罔”可谓至理之言。思考是一个把自己所学所得的知识碎片打散并按一定规律总结重组起来的一个过程。热爱并思考着。学习并总结着才是我们要一直秉承的态度。
访谈对话
---------------------------------------------------------------------------------------------------------------
致设计:什么时候开始坚持写文章的?到目前有那些收获?
張紓博:正式开始写文章是从2016年底开始的,说起收获,更多的就是已经帮助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朋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很多朋友向我留言,有的找到了困惑的点,有的又重新热爱上了设计,不论怎样,我也希望能够找到更多一路同行的朋友。
致设计:和我们说说你对版式设计的理解吧。
張紓博:版式设计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简单的排版。这也是很多朋友容易走入的思维误区。准确的说,版式设计的核心在于对空间的合理利用。通过版面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建立起版面的统一性;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对比性深化版面主题的重要性。好的版式设计往往会兼备美学基础与数学理论,感性与理性共存。
致设计:设计根据时代而演变,从复杂设计到简单极致的设计,这个过程,你觉得大众逐渐喜欢这个风格,是基于什么原因?
張紓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越来越爆炸,人们的信息承载能力被迫在原有的基础上呈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的扩大,相应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简约的风格。而对于市场(品牌)营销而言,如何让信息越来越有效化以及如何能快速的从同质化的现象中脱颖而出也变得越发重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信息的简约极致则会更好的凸显核心竞争力。
致设计:已经看过你许多的版式相关的文章,能简述一下版式设计最核心的几个关键点吗?
張紓博:平衡,对比与关联
致设计:可否以你最近的作品为例,和我们简述一下设计过程吗?会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吗?
張紓博:最近的一本宣传册是关于色达的旅行心得。与其说是一种设计思路,不如说是一种设计心境更为合理。在这里我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设计师尽量多出去走走,有些困惑的点也许就会迎刃而解。在后期设计中,如何从根本上得以突破,就是回归基础与追求本源。抛却商业性的点,去尝试一些真正表达自己内心的设计。反反复复,有些突破是属于跨逻辑层的共鸣。
致设计:你觉得在整个设计的流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你通常情况下如何解决?
張紓博:最难的部分其实就在于如何准确表达一个项目的调性。这对于很多刚入行不久的设计师朋友更是一大弊端,盲目追求技法,导致项目方向上出现了偏离。如何更好的去把握项目调性,除了从网上寻求相关的行业共性,还有就是通过与客户沟通,去深刻了解客户产品或者服务的核心点(特别对于一些保密性比较强的项目)。学习与沟通,是攻克这个难题的不二法宝。
致设计:目前有自己的工作室,对想成为品牌设计师的新人有什么建议?如果我想自立门户,成为自由设计师,什么时候是成熟的时机?
張紓博:自由设计师如果前期没有准备好的话反而不如好好工作,创业绝非是做好一个设计这么简单,有没有合适的渠道;有没有清晰的定位;有没有一定的人脉抑或自身水平的高低与资金的把控等各方面因素。说到时机,我建议最好循序渐进,比方说我想创业,我先去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设计公司去工作,除了提高设计水平之外还要去留意公司的管理机制等。一步步来,不要盲目的创业,最大可能的将风险降到最低。既要抬头看天,还要低头走路。
致设计:到目前为止,在设计生涯中,有遇到什么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吗?可以跟我们聊聊吗?
張紓博:说到这里,倒是想到一个客户,其公司专注于道路抢险软件开发,初次相识时是想设计一套平面设计册子,在交谈的过程中,客户讲到公司路演的情况,我也给了客户一些营销上的建议,谈了几个小时,从设计谈到营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客户买个车钥匙都要来咨询我,真是印象非常深刻。说这个例子的原因就是我们做设计不能仅仅埋着头做设计,还要多去了解一些比如营销类,心理类等相关知识,让自己变成会营销的设计师。
致设计:2018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有什么想对致友说的?
張紓博:2018年希望自己和致友们都能设计飞升,口袋鼓鼓,哈哈(挣钱也是梦想)另外狗年旺旺旺。
致设计:最后请你给致友分享一下你平时在设计中的一些小技巧,小经验吧!
張紓博:说到小技巧,向大家简要分享一些学习经验,首先是看自己的水平阶段,如果基础薄弱,就先从基础开始夯实,切不可什么都去学,先将一门学精。如果色彩运用不太好,就专项去学习色彩知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碎片化的去消化,那样用处不太大。
感谢張紓博的分享,推荐关注張紓博的个人公众号(ID:banshidesign)
欢迎大家在本页面留言区于与访设计师互动。
猜你喜欢
-
2226
1
0
关闭
-
28190
17
48
-
24486
14
26
-
20591
40
27
-
40220
51
2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