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致设计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造视创意的品牌总监图层叔。很荣幸受邀致设计的专访。
我是2012年在电商野蛮生长期,进入电商这个行业的。在2017年开始创业。在这个时段是我成长最飞速的时候。让我从一个只关注技术的设计师,转变为一个具有品牌思维的经营者。也从最开始只追求技术上的提升,到系统化去学习品牌理论(在认知层面有很大的改变)。
所以,在创业初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在前期大量的试错成本,在思维转变后,慢慢从开始做低端的设计,一步步成长为具备品牌思维的负责人。
首先要明白很简单的一个底层逻辑“供需关系”,因为所有产品和人的接触都是有供需的。设计也是需要搞清楚设计中的“供需关系”。无论是我以前,还是有部分的设计师,都是以技术为王,这样就会导致在设计的时过于“自嗨”,就无法去洞察“消费者、品牌、产品、运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其次,当意识到了“供需关系“的底层逻辑。在考虑问题的维度就会发生变化,不管是创意想法、还是设计呈现,对于品牌自身的内核理解。就会从各维度的需求去考虑,这样对每个板块需求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核心本质就是你的意识决定了你技能的瓶颈。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提供实际的建议。不过我对于这个阶段的思考理解可以作为参考。
A、认知破圈, 不断跟各职位的人多交流
这两年通过和很多专业策划大佬,运营大咖,品牌一线操盘手交流经验和心得发现了。做品牌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分析产品,并且关联到背后的人群,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竞争环境,这些信息都需要综合考虑深度探索,才能做好一个项目。
例如十月结晶这个项目
在接到项目,从产品定价是什么,面向的什么人群的探索,包括品牌的挖掘,多维度的考虑,提取了差异化的主题创意进行延展。
B、认知破圈,不断拓宽积累自己的知识广度
· 时刻观察周边的变化,培养观察总结习惯。多关注流行趋势、流行事件,并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流行,为什么出圈,搜他出圈的背后逻辑以及操盘团队。
· 对周身事物时刻保持新鲜感和探索,因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容易造成信息茧房,要时刻保持对于新的事物,新的趋势来进行探索和吸收。
· 设计无时不在,电影、综艺、电视剧、包括去餐厅吃饭,养成主动思考背后的设计原因。
C、认知破圈,不断深挖
研究每一个你接触到的品牌,或者你做的项目品牌的深度挖掘。从现状到历史,不断挖掘,才能更清晰了解这些公司在乎的到底是什么。我在做松下冲牙器项目时,前期对松下整个品牌,历史,创始人理念,产品理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索,才提取了我们的核心卖点6U+,以及创意主题。
从事设计行业以来,会发现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思维上都面临需要破圈,我大体把我的成长破圈经历分为3个阶段
1.基础技术破圈
在早期做淘宝的时候,有一条鄙视链,做广告的看不起做媒体的,做媒体的看不起做地产的,做地产的看不起做图文的,而做图文的看不起做淘宝的。
因为在早期(2011年)那时的淘宝设计,就是拼素材,下素材,拼在一起就可以用,几乎只需要掌握基础的排版,只要有一定色彩基础,在加上会用AI导素材到PS,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 因此在那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版式设计、配色和基础的合成技巧上的研究
2.综合技术破圈
等到了2013年以后,明显感觉到行业内卷变得严重,开始重合成,重创意,店铺出现,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年在美妆品类有一个品牌叫瓷肌,打造了一个药妆风格的感觉,瞬间在品类破圈,成了类目TOP1,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意识到了风格的重要性同时,品牌和产品的关系,品牌和用户的关系,以及品牌和推广之间的关系。这才开始有意识的精进合成、视觉风格、研究产品与视觉的融合,以保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里面能不被淘汰。
3.认知思维破圈
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当前很多设计师都欠缺的,而这个阶段的我也只是还在路上,自从2017年后,我们加入到了一家营销策划公司。才发现设计是要跟策略进行结合的;在每个品牌在品类中不同的竞争阶段,不同的抢占市场时机,面对不同消费者,视觉打造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并且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叫卖产品卖点,什么时候需要去挖掘品牌基因,什么时候需要结合推广做事件营销,这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体系。而现在的我,也正在这个阶段不断的学习与破圈。
也希望我的每个阶段的精力,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帮助。
我入行已经快10年了,见证了电商的起起落落。所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怪升级。在每个阶段不断的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不断前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在每个阶段怎么发力。
如果你刚入行,建议丰富自己的基础。从版式、构图、配色、元素搭配这些基础去深耕,因为这些技能是后期成长的基本。
如果你入行3-5年,建议丰富自己的综合技术。从合成、C4D、AE、动效、手绘这些综合技能里面找到自己的偏好,其他作为辅助来进行学习与积累。
如果你入行5年以上,建议丰富自己的认知(这个要前置,从进入这行就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积累),从定位、传播、到品牌的理解深入浅出的不断随着市场趋势不断地更新。
最后给每位正在奋斗的设计师我的心里话,做事的过程是追寻自醒的过程。做有趣的事,远比有意义更重要,追寻成就感 。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