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屠苏。非常荣幸能收到致设计的专访邀请。
依稀记得我是2012年进入电商设计行业的,到现在也有10年的设计经验了,做过的品类有鞋类,服装类,蚕丝被(钱皇蚕丝被),跑步机(启迈斯,佑美),手机(荣耀),母婴,家电等各种类目。
刚入行那会啥也不懂,一路走来也没有人带,也就是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到现在,真是一段心酸的往事了。过程总会有迷茫,会有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但如果真心喜欢设计的话,那么就会找准目标不断的坚持下去。

目前来说是没有的,我现在是屠苏视觉的创意总监,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非常的有热情,是真的对设计充满热爱并且一致在努力挑战自我的极限,每个小伙伴都很有冲劲,不满足于现状,我觉得这样的状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小伙伴们,我们都很有信心把设计做的越来越好,让大家在追求设计高峰的道路上都能一路相伴。

我认为需要认清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设计,如果真的很热爱设计,那么在做各种项目的同时就会很兴奋,哪怕困难重重,也有挑战它的决心。而如果不够喜欢设计的话,通常会对自己比较放松,也就可能会成为“差不多先生”了。想要有进步,必须下决心,并付诸行动,这没有捷径。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课程和教程都有讲各种提升技法的方法,只要肯学下功夫都能有所提升,但这并不是让自己掌握所有的技法,我认为精通一种技法,熟悉其他技法就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全都去学,却都只会一点,不精通也没什么作用,商业设计需要的是价值体现,而不是什么都会做一点,输出的却是不好的东西。
技法除了跟着老师练习,更多的需要尝试其他类技法创作,比如最擅长合成,达到瓶颈期之后就试着做插画,然后再尝试三维,这并不是分散精力去精通另外几种技法,而是通过其他的表现手法获取灵感,多维度的补充未掌握的方式方法,让自己可以有多元化的思考空间,让这些方法辅助自己的突破,从而令自己有独立且多维度思考的能力。

致设计:我们都知道技法其实最好解决,创意反而是最难的,你有什么好用的方法分享?
的确,创意要比技法更加困难,这并不是通过多看多积累就能够快速掌握的。但多看多做多积累是必须要去做的,这也是基础,更是重中之重,没有积累就会有沉淀,没有沉淀就很难有所成就。
我们除了日常工作中的项目制作,还可以多练习工作之外的作品集,目的就是多方面掌握不同设计目的所产出的不同结果,这其中关键的是需要去复盘,在设计前预设,在设计中思考,在设计后复盘总结,提炼出每次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另外还可以去尝试多看一些书籍,电影和动画并截取各种片段以作日后回顾,分析他人作品的优秀之处,设计师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要把思维打开,让自己的眼界从各个方面做提升。

价值存在于还需要市场的鉴定,但如何用设计创造价值,个人认为以下五点还是比较重要的:
1、设计目的性:简而言之就是需要知道本次项目设计的初衷,不能盲目的进行设计,更不能直接抄袭其他人的设计。以我们自己为例,通常我们拿到一个项目需要和老板进行全方面的沟通,确定好此次设计的主题、氛围,怎么传达情绪产生共鸣?如何确定创意突出焦点?了解到本次项目的产品和店铺所对应的客户群体,分析购买行为,揣摩用户心理预期等。
然后我们团队会进行头脑风暴,出谋划策,最后再和老板进行最终拍板。有些设计师可能不具备团队共同创作的条件,那么也需要自己主动发起询问,尽可能的了解到产品和店铺相关的各项信息,自己确定好设计的目的性,在设计中融入运营的思考和顾客的疑虑。设计师千万不要把运营和设计搞的那么泾渭分明,合作才能共赢。

2、主体聚焦性:根据产品造型的不同,规划出适合的场景与之匹配,使整体画面具有主次结构之分,想让客户记住什么,就突出什么。碎片化时代,顾客能记住的信息很有限,切不可什么都想突出,实际什么都突出不了,贪多嚼不烂。实际工作中可能很多人会遇到运营就想什么都要写上去,什么都要突出出来的情况,那么这个需要不断的磨合和改进,先做到自己能够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摆烂了。
3、元素统一性:这个很好理解,在一个项目中每个元素都需要统一,相互之间不会让人感觉别扭和格格不入,使画面自然和谐,看着舒服。其实好的元素也是超级符号的一部分,日常中我们除了能够识别知名品牌的LOGO之外,很多时候也能快速识别他们所用的各种元素,这里的元素可以是色彩,字体,图案等,在页面中,使用元素的频率要远远高于LOGO使用频率的,所以好的元素也能够使人印象深刻。

4、整体互补性:这个有点抽象,我们做完一个项目,有时候会发现整体页面过于单调,没有起伏,这就是各项元素太过于统一,整体画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补充。那这样的作品会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所以在做设计的同时需要考虑到整体页面的互补性。
5、情绪感染力:这个也抽象了点,简单来说是场景氛围,第一眼的视觉感受。就好像一个好电影大家都会说全程无尿点一样,好的情绪表达能够让客户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会引发联想,使产品,场景,整体情绪起伏能够联系到一起。

其实设计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到重运营轻视觉的情况,我认为是阶段性的产物,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情,我相信很少有人跳出来说一开公司就是做大品牌的,没有投资的情况下直接烧钱做品牌(家里有矿的不算)。所以在小公司阶段很多时候是为了公司生存下去而重视运营,这个时候是开疆扩土的重要时期,坦白讲运营的作用会大于设计。
但公司做到一定程度,也有不少公司开始重视设计(有能力,有想法,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设计师),这些公司会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变现状,用设计语言凸显差异化,做别人无法模仿的超级符号和视觉体验。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心理预期,不是不重视设计(个例不做讨论),而是阶段不同,每个人的分工该起到的作用会有不同程度的转移。我们做设计真的需要做到戒骄戒傲,不以一时的得意而放纵,不以暂时的不重视而摆烂。

我多年前个人的例子,那也是运营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设计师几乎就是个工具人,那怎么摆脱这种状态呢?我就是请教,请教,记录,商量。首先请教运营是如何运营产品和店铺的(并不是想当运营,只是需要做知己知彼)。
其次再请教运营如何分析各项数据,并如何运营到实处的?然后把自己做的页面所产生的数据做记录和统计,开始尝试自己分析,各个渠道获取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千万不要自嗨,很多时候设计师会自己臆想顾客的痛点,但实际却差别很大,最后就只是感动了自己)。

最后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下个页面开始,我会做两份,一份是运营要求的,一份是按照自己分析之后所产生的页面,如果观察数据不理想,那么就找运营商量是否可以启用自己做的第二套页面(运营是否同意启用,取决于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和对数据的掌握程度,简单来说能给他带来什么)。经过三四次这样的操作,如果大概率效率理想,那么之后设计师在公司就会有一定的话语权,运营也会和设计商量讨论下个爆款的页面该如何制作。
所以有问题需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怕困难而放弃,其实运营也一样,想要有话语权也要拿数据销量说话,每个岗位的难点不一样,不要只觉得自己是最难的,我们摆正心态,一步一步的前进,设计师照样会被大家所认可,重视。

致设计:你电商设计从业有10年,在早期应该听到过一种说法:电商设计太low,和4A公司没法比,你怎么看待这种认知?
我个人认为设计行业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只是分属行业不同,各自的需求和目的性不同而已,电商设计师也能做出4A广告公司的设计作品,也能做一些高端电影海报,看看现在电商设计内卷程度就知道现在的设计师是多么的强大了,每个行业都会有从弱到强的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实每个行业的设计都是很高端的。
现在每个电商设计师沉淀那么久,爆发出来的能量都非常巨大,非常多优秀设计师的作品真的很惊艳到我,这些都是高端的设计作品,都有很具有价值的作品,这也不断的提醒我需要不断的做提升和成长,设计师需要坚定自己,相信自己并不断前行,那么设计行业就会发的更好。

我认为电商设计趋势随流行趋势的变化而变化,以前包括现在部分店铺设计主要还是以卖货风格为主,但渐渐的很多店铺开始注重视觉呈现,创意技法,品牌调性的方向去做转变了。日后电商的趋势大致会有这几类。
第一,手机端是重中之重,并且手机端上的阅读体验更是尤为关键,比如以前的手机端是信息冗余的,现在基本都是模块化呈现了。

第二,是动态视频,更多店铺和平台更注重视频的内容呈现,而不仅仅局限于图文的方式了,比如产品卖点视频化展现,会更直观的展示卖点和吸引顾客。
第三,是品牌调性趋势更为突出,很多店铺开始布局店铺IP和品牌属性,以求得在众多同行当中脱颖而出。
第四,是IP形象,也包括虚拟人物概念形象,用这些IP去辅助店铺品牌,让店铺更有视觉焦点和辨识度,从而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最后
因为热爱,所以持续,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要有好的结果必然离不开坚持,但坚持是最难的事情了,所以我们需要有热爱,有了热爱才能够走的更远更久。
做设计某些阶段还是会有枯燥乏味的时候,但只要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才能有所希望,最后也希望各位亲爱的设计师小伙伴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设计变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也祝致设计能够越办越好,我们一起加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