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致友好,我是张盛会(98年)湖南湘西人,很高兴能参加致设计的专访邀请,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与经历。
算是的,当年是中专学历后考的大专,以至于18岁的时候就已经出入社会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刚毕业的那会去了上海一个服装公司上班,充满着对上海的无限幻想,感觉工作一定会很棒,但怎么也没想到,在服装公司居然是从烫衣服开始(烫衣仔),偶尔才能做设计,当时年纪小,所以也不敢吭声,埋头苦干了一个月左右,觉得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毅然决然地提出离职,决定离开上海,结果回家碌碌无为的休息了一年。

第二年来到深圳,才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与机遇。当时在深圳面试了好几家公司,最后有两家公司给到offer,一个薪酬比较高、另外一个薪酬比较低!最后我选择了薪酬少的这家公司。
或许会有人说:“你是不是傻。”其实当时我也这样觉得,但我心里知道,一定要去这家公司,因为这个公司设计体系会比较完善,所以我觉得我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结果也是在这家公司遇到了我职业生涯中亦师亦友、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燕姐)。


刚进公司那会,也就只是个基础设计师,也可以说是设计助理吧,很多东西都不会。公司是做3C手机壳的,也就是从修图/精修开始做起,那个时候这个行业里会修图真的就是大牛了,建模/渲染也没有像现在如此广泛运用,所以绝大多数图都是经过摄影师拍摄后,设计师再重新鼠绘产品,绘制出产品质感/光影/真实感。
其实刚开始想着,我还是有点修图基础的,这应该也不至于难到哪儿去吧,做完之后给到上面检查,这也有问题、哪儿也不对,修是修完了,但是修得很假/又缺乏质感,以及产品本身的真实性,真是不做不知道,做了才发现,原来这玩意有这么多讲究在里面。


可想而知要修好一张有质感的图得有多难,那时大伙经常会指导我该如何修、如何做会更好,每次自认为修好的图给到部门负责人检查,但都还是会有很多问题,一个小细节都会被负责人放大考究,告诉我这里为什么不对,反复无数次让我修改、修改、修改……
那会经常崩溃,甚至到怀疑自身,是否真的合适这行职业,很多次都会有想过要放弃,但却一次次的又坚持了下来。
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一直在修图和修改中徘徊,才得以慢慢的练就出修图绝学,掌握出了自己的一些方式/方法。
主要是从产品的轮廓、体积感、清晰度、材质、质感、颜色这一块下功夫,当然也不是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够真正立马修好一张图了。
修图的过程就像画画一样,要心平气和地享受这整个过程,每次的修图,不仅仅是看着手中的产品就行了,除了观察产品本身,更要在网上看同行的产品表现是如何的,不同产品、但光影塑造质感表现却很棒,要学会去分析,这整一个过程都是全面性的,从技法到审美,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提升。


鼠绘是一笔笔勾勒出来的,能力也是在满是荆棘的丛林里爬出来的!!!
自己在这个公司呆了两年多的时间,也是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洗礼,才有点成就,说白了,主要还是靠多练,熟能生巧,不经意间学会了。
后面渐渐成长起来,才能慢慢开始负担起了设计的重要责任!
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非设计专业出生的同行们怎么去努力追赶那些科班出生的,除了努力之外,还要积累扎实的基础、培养审美、丰富阅历、虚心请教、多想多做多思考,切忌一个人胡乱思考,最后把努力用错地方!


从这家公司离职是因为当时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公司的项目给我带来的帮助越来越小,又或许是因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薪酬也没得到多大的涨幅,比我晚出来一年的学弟的薪酬也早早比我高出了一大截,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平衡,朋友也劝我该辞职了,而在离职的前大半年时间里我都仍在坚持。
那时候我感觉还不是时候,觉得自己凭什么辞职后就能找份更好的工作呢?没点积累怎么能行,人要厚积薄发嘛!于是又咬牙坚持了段时间,直到完成了自己当时所制定的练习目标后,才感觉是时候了。
虽然最后我结束了这份工作,但还是很感谢在这里学到的一切,谢谢大家对我的指导和所给予给我的机会!

从国内转到外贸,一开始是因为金钱的诱惑,确实比国内开的薪酬高太多了,而且当时外贸行业像样的设计师相对比较少,自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机会,总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吧!
刚开始在外贸的确也会有些不习惯,虽然入职过程一切都很顺利,但新的工作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以初学者的姿态在未知的工作领域里,难免有些落差,很多都是我需要去改变、去克服的。
中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过对于当时来说,亚马逊的图,相比较国内电商来说并没有可比性,就会有种当你看过高手演示过的东西之后,你的眼光就不会再停留在普通水准的东西上,所以也很快能适应进来。

当时在网上这个事情还极具争议性,做亚马逊的设计师都做不出什么好东西之类的争吵。的确,对于当时来说,亚马逊的图比较稚嫩落后,都是白底图,做得比较好的可能没有那么多,不像国内的图那么绚丽,一个比一个卷。
每个行业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外贸也是,经过这些年的蜕变,层次也与慢慢的拉近,很多设计师也纷纷涌进外贸行业,可能是因为外贸当时没有那么卷,也可能是因为外贸行业人才稀缺薪酬高的原因!

在亚马逊这个行业里也换了不少公司,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公司就属Patozon了,因为这算是职业生涯中第二个转折点。
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再一次的突破自己,积累到了许多作品,也学到很多的不同的领域知识。
当时大家每个月都要做设计分享和额外的产品创意KV海报,除了做设计之外,还要学会梳理思路,然后大家分享心得。
一群设计师相互分享思路、分享心得,应该会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但因为大家本身的工作压力就大,所以每次大家嘴上都多多少少会有些抱怨,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不是无形中增加工作量级嘛,随便做做就可以了。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又是让大家惊艳良久,可能大家都觉得,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一个比一个卷!人嘛,总在开始前喊累,结束后就会觉得好像也不是那么难!


我记得那时每天都需要写日报,而我每次写的都是自己的一些人生小感悟/小启发,那段时间真的对自己的启发帮助特别大,感慨万千,所以对自己人生价值观也得到了一个小小升华!
那会大家也经常喜欢看我写的一些感悟,有时间也会有人和我聊,你小小的年纪,哪里来的这些思绪,而且和你聊天,也完全感受不到你居然是个98年的。
或许是应了那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早进入社会磨砺,经过社会毒打,明白这个世间冷暖,每个人的经历也都有所不同,所以有的时候才会看起来比大多数的同龄人显得更稳重些吧!

当然有,比如在日常玩手机看到些比较好的东西会顺手截图保存下来,手机里经常是一大堆设计资料,关于思路的、灵感图类的、也有一些网站,有这么一个截图习惯,在心里就会有一个大概,下次遇到这些问题,就可以翻翻相册寻找答案。

1.定期整理分类资料
如上面的手机日常截图部分,也可以筛选部分优秀的进行分类整理好,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深印象的过程,这样会让你工作更加高效。(可以使用Eagle图片管理工具)
2.PureRef 项目参考图管理
收集灵感、情绪板:每次项目找到的大量参考都会放在进去,形成一个知识库,并且他是可以保存的,可以形成独立的项目参考,便于后续自己参考,也是一个很棒的工具。

3.多翻看一线前沿设计网站-有助审美提升
像behance、站酷、致设计、pinterest、花瓣等,这些网站应该是大多数设计师都会经常翻看的,前三者有很多优秀设计师的案例,后两者可以搜索到很多同类型的视觉设计参考。
4.Artstation 顶尖CG插画艺术交流平台
很多奇思妙想的颠覆性创意,各路大神的聚集地,还有资源丰富的3d付费模型,以及会有很多软件课程免费资源,算是一个很综合性的交流平台;

5.多和比自己认知更强的人交流
自己经常会干的一件事情,在社交网站上面添加大佬微信,他们一般都不会被拒绝,虚心请教问题他们也能给出一个更好的建议,或者给你更深层次的理解,吸收大佬们的认知,不自觉就会提升自己。
6.多看书比设计更重要
一些好的文章或者一本好书都会给你带不一样的认知,可以是设计类的,也可以是生活类、情绪类、价值类的,哪怕和设计不相关都是可以的,虽然自己也很少去看一整本书,这时候应该会有人说,你自己都不看,来劝我们来了,这倒也不算劝大家吧,算是借着这次访谈,也给自己一个反思,日后看到自己所写的这些,给自己一个忠告。

好的网站和工具特别多,现在的设计导航里都有给大家分类出来,找到自己合适的就可以,我就不用一一介绍了,这里说说这些自己比较常用的,希望对大家能启到帮助!
出于对三维的好奇心,让我早在16年的时候就有幸接触了C4D,但当时网络教程零零散散,自己又囊中羞涩,不敢花钱报课,虽然没日没夜的研究,但成效始终不足,没办法让它成为一大助力,渐渐的也就没彻底玩起来!
偶然间在公司看见朋友玩keyshot,用这款软件去渲染一些产品图,表现力也很不错,才发现这款软件的好用之处,也是经他介绍,自己慢慢开始钻研起了这个软件,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当时并没有玩明白C4D,这才转战Keyshot的一个缘故吧,后面keyshot一度渗透在整个行业里,渲染产品效果立竿见顶,渲染速度快,能在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一些不复杂的效果图,一度成为了我当时首选软件。


那时每天下班后都猫在公司学软件,跟着网上的教程学了起来,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就会带着疑问去和他探讨!!!
对于这款软件自己也做了很多的练习,大量的功课,甚至为了搭配这款软件的更好输出,能够成为我工作的的助力,还学了犀牛这款软件,也是因为当时公司大多数的模型都是犀牛建模的,而工厂所给到的模型呢,又不能说特别完美,所以经常需要自己优化模型,才能得到一个好的输出效果!



后面重新拾起重回C4D的原因,是因为Keyshot的各种限制,想法创意上也好经常会受到软件的拘束,有些创意在Keyshot里面实现起来,就会发现过程过于耗费精力和时间,惨痛的教训,以至于不得不重新开始学C4D。
目前的话很多的商业作品更多都是用C4D搭配OC去完成,工作流更便捷方便,自己进行些头脑风暴、想法创意上也能很快的实现出来,但也并没有因此就彻底摒弃掉keyshot,这两款软件各有各的好处。
像我做一些产品图的时候就还是会用到keyshot,做创意、复杂些的场景就会用到C4D,那个软件更匹配当前的工作就转换那个,灵活运用,这两者并没有好坏之分,搭配使用。


无论是对于三维还是设计,个人都是一直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生活,在三维世界里能实现太多不可能,它就像我的个人兴趣爱好一样,不断地驱使我学习。
因为你真的会很享受创作过程的乐趣,可能是为了挑战或颠覆一些本不存在或被遗忘的东西,所以会为了追求完美,掏空自己的心思,只因热爱,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是影响一个人的关键因素!


就像做设计一样,要是没有一点兴趣爱好是真的不行的,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本身孤独且枯燥的,甚至有时还是痛苦的,但有相应的兴趣爱好时就会自发地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这一点我也觉得不管放在那个行业也依旧都是一样,无论是爱好还是工作,找到自己热爱的,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困难,都不会让你轻易放弃!
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驱动一切的根本!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因为时间关系,总把时间都花在了一些看似没必要的娱乐项目上面,现在手机上的这种APP太多了,比如抖音,点开了那你就别想出去了,仿佛拿起手机那一刻起,所有的APP都在勾引你进来,很多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就是这个原因。网上的鸡汤文也很多,过度沉迷其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浪费时间,也会在其中迷失自己。
现在的话,偶尔会去看些好的文章,慢慢地引导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遇到些好的句子就摘抄下来,有时候也会在某段话里思索良久,因为这些真的可以给一个人带来不一样的认知和价值观以及个人见解,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意义巨大。


人的一生短暂且漫长,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有太多完成不了的事情,因为不甘,所以短暂;而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活得过于颓废,没有梦想和兴趣,几年过后回味时间过得太快,而自己貌似什么也没得到,因为煎熬,所以漫长。
那在最后也希望大家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并热衷的事情或职业,觉得时间是短暂而并非漫长,在未来自己也将加倍努力,最后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