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蔬菜帮帮,蔬菜帮品牌设计的联合创始人, 也是站酷的推荐设计师,LOFTER资深插画师,一名在东北长大的河南人,平面插画都做,不过做的最多的工作是IP形象设计和周边开发,目前在郑州定居工作生活。
是的,从小就喜欢。我妈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画画,那时候家里摆了很多梅兰竹菊的图谱,小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爸妈出去干活的时候我在家没事干就翻我妈的那些图谱照着画,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画画。
后来我们举家搬迁从东北回到了河南,因为一口东北大碴子味的口音,加上刚回去听不懂河南话适应了很长时间,这期间因为喜欢画画,受到了语文老师的鼓励,我还记得她姓桃,很特别的一个姓,所以到现在记忆都比较深刻,她把班级每周的黑板报交给我让我去画,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并且交到了朋友,我现在都很感谢她。
长大后又因为偏科,选择了设计专业。因为东北和河南的教材不同,回来后学习比较吃力,偏科严重,数学特差,现在想想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个阶段。也是因为对数学的深恶痛绝,报专业的时候特意挑了没有数学的装潢专业,其实就是平面设计,但当时不知道什么是装潢设计专业,家里人以为是室内设计,还说这个专业好有前途,结果到学校报到才知道装潢设计是平面设计,是学广告、电脑什么的,不过只要不学数学我觉得怎么都行,就这么接触了平面设计这个专业,那一年是2005年。
其实我现在的ID名字蔬菜帮帮来源于我们早期做的手绘POP工作室名字——蔬菜帮,只不过后来在网站注册的时候这三个字被别人注册了,就多打了一个帮字,后来就这么用下来了。
说起这个名字就要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第一次创业了,2008年的夏天,在学校接触到商业手绘POP海报,当时觉得这个好像可以赚钱,就和同学南瓜(也是我现在的合伙人)拉了两三个同学一块做了POP手绘工作室,那时候我们几个每个人都有一个蔬菜的绰号,于是就把工作室的名字起为蔬菜帮。
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就是白天出去找商业街,然后挨个进去问别人需不需要做手绘海报,白天跑一天有单子就晚上回去熬夜画,然后隔天再跑去给人家,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巡街,结果干了有一周吧,生意相当相当惨淡,连房租都凑不齐,还被房东撵出来了哈哈,于是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失败了··· 但是巡街这件事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极大的锻炼,感觉那一段时间说话沟通一点都不怵,也很练胆,是次很奇妙的经历。
因为这段短暂的创业之旅,心有遗憾吧,毕业设计我和南瓜都做了“蔬菜帮”这个主题,我做的是插画,早期蔬菜帮的蔬菜形象就是在这个阶段设计出来的,南瓜做了一整套蔬菜帮的VI设计。分别都进入了学校展厅成为2010年的优秀毕业设计。
从学校步入社会后,有过三段工作经历。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后面两份工作。
在第二家公司我接触到了数位板,从此画画的欲望就被点燃了。那时候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画到一两点,就是自己拟命题自己画,画的最多也是形象,那时候脑子里有很多画面,就是技术不到很多想法都表现不出来,就每天挑自己脑海里能画出来的画,也会临摹一些自己觉得好看的画。
再后来经过同学引荐我去了一家做绘本的公司,这是我成长最快的一份工作,也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在这家公司我认识了有很多优秀的插画师,当时的老板也是漫画家出身(据说是和刀刀狗的作者是同一时期的漫画家,也有自己的连载漫画在更)偶尔也会指点我们一下。
那个时候因为绘本工期问题大家经常加班,虽然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是感觉一点也不累反而很兴奋,因为那段时间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在进步,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在设计网站上发一些自己的作品,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喜欢和支持。我在这家公司做了两年,收获了很多还和老板成为了朋友,现在也还会经常联系。
(DOJUMP蹦床公园IP形象设计)
一次和南瓜通过电话后,我们双双辞职决定重新做蔬菜帮工作室,其实也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就是聊到以前创业的经历热血又被点燃了,当时在学校的那次暑期实践,做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愿望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在积累了几年之后终于重拾这个梦想。
于是在2014年,我们就在我租的一室一厅的房子客厅,两人两台电脑组建了我们最初的工作室,因为积蓄不多,我们每顿饭都自己做着吃极少外出吃饭,严格控制预算,成立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单子,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去婚博会发名片,想着能接一些婚礼的设计工作,还做了两个卡通人形立板,搬到会场门口,希望吸引眼球,但是收效甚微。
还试过在郑州的会展中心里面给商家发名片做自我介绍我们是做设计什么的,后来发现这些行为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回去后做了个自我分析,想着与其这么盲目的去找业务,不如想办法宣传自己让业务自己找上来。这个时候已经在一些设计平台发作品,偶尔也会有人根据作品找上来要求做设计,于是我们从这件事出发,制定了个计划,就是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
南瓜定期找一些正能量文章,我来根据文章画插图,每天一发,这些文章既是给我们自己能量,也希望能给看到的人一些能量,同时通过发公众号文章让身边的同学朋友知道我们在做设计工作室这件事。
当时做公众号的人还不多算是比较新鲜的事物,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坚持,慢慢开始有朋友老师推荐业务过来,通过定期整理插画文章到设计平台,又有一部分通过这些找上来。
半年后虽然业务还不稳定但渐渐开始走起来了,因为常常在发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也加Z成为了推荐设计师,曝光量也多了一些,大家也都知道郑州有个叫蔬菜帮的设计团队了。
我们成立蔬菜帮的时候就希望说大家能各自发挥所长,做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点,去放到最大。所以后期在组建团队上实际人数增加很慢,就希望能碰到合适的人,所以是一点点组建的,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再到四五个人,直至目前的八人团队,我们人数并不多,是一个小团队,起蔬菜帮的名字也是希望大家能像蔬菜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加上平时我经常会画一些日常,比如会记录办公室一些有趣的事情,同事加热鸡蛋爆炸啊电动车充电器淋了雨隔天充电爆炸啊,在画这些的时候我会根据每个同事的蔬菜绰号结合她/他本人的特点去画属于他们的蔬菜形象,希望大家能在蔬菜帮找到一些归属感吧,能尽快融入这个团队,感觉这样也会更有趣一些,毕竟做设计是件有趣的事。
(蔬菜帮帮工作室成员IP形象)
目前团队构成主要有插画,平面,三维三个方面,每个同事也都有他擅长的方向,南瓜是设计加业务沟通,我目前是做IP形象多一些,也做些平面设计工作。
有些项目进来会根据大家擅长的去做一些分工,不过项目大多时候是穿插混合进行的,经常有甲方会问“这些作品都是你们几个人做的?你们能忙过来吗”等等这些问题。
其实我想说设计跟人数真的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看能力,用人数来看一个公司实力这种传统想法已经过时了,既然是做设计,应该首先看对方的设计作品才对吧。
其实在没有“IP形象”这个概念出来之前我们已经在做这些形象设计的工作了,只不过那时候是属于品牌VI里的企业吉祥物,慢慢衍化成现在的“IP形象”,可以独立运营,自成品牌体系,还挺酷的。
好的IP形象需要时间,足够的创作时间是必要的,像我们一般给客户做IP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灵感迸发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不断的组合尝试,直到那个最适合的出现,这样的形象出来是值得反复推敲的。
在项目前期我们会和客户确定创作方向和一些关键词,因为我发现做了这么多形象客户大部分就是两类,一类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做IP形象,有明确的思路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逻辑,甚至有写成文案的。另一类其实说直白点就是跟风型,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IP,我只知道我要做,后面怎么用和这个形象是什么我完全不知道,需要我们去引导甚至可能要我们去提出一些方向。
这两类第一种是出稿最快的,方向确定接下来直接画就行了,因为方向明确,用什么原型做形象也很清楚,结合企业特点,这个人物的轮廓其实就很清晰,产出也就越快,时间可能不到一个月甚至会更快完成,毕竟企业更清楚自身需求。
那么第二种就分两个阶段,方向确定阶段和出稿阶段,这样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了,我觉得现在很多做IP形象的企业,其实根本没有运营它的能力,甚至大部分做完就往那一放,他们的观念其实本质还是做吉祥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P形象。
IP形象首先本身他自己就是品牌,尽管形象初衷可能是结合企业特点而诞生的,但他有自己的特点和识别度,如果投入时间不断完善形象做他的周边与延展,他是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在的,可以随时脱离企业自成品牌,这也是IP形象的魅力所在,IP本身就是资产。
但是很可惜我们接触这么多客户做了这么多形象,能做到这一点的甚至说有这个意识的客户,凤毛麟角,所以IP形象那么多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设计出现,但是能做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少之又少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机会也是蛮大的,用心运营自己的IP才是最重要的。
比较深刻的案例……说到深刻这个词还真没有,就说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往期作品吧,也是现在出街频率最高的,经常能看到的一个餐饮品牌—虎丫炒鸡。
一个国潮风格的虎丫形象,像这种品牌名就自带IP基因的属实不多见,我们从字面分析,虎丫就是老虎、丫头对吧,那么我们首先就可以锁定在这个创作范围,只不过接下来就要在草稿当中确定是在人的形象基础做虎的元素,还是虎的形象上加入丫头的概念,即是人的比例多一些还是虎的比例多一些,草图表现往往比纠结概念要更直接。
在尝试了几版草图后就确定还是在虎的形象上融入丫头的概念,真实老虎的形象其实还是蛮复杂的,有须有斑纹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简化原始形象,简化虎纹,提炼虎丫自身特点加上去。
在找资料的时候我们发现现代女孩的发型多变但是有识别度能做成轮廓图形化的并没有太合适的,于是就找古代小孩发型装扮,就发现古代小孩的发揪那两个圆圆的揪揪其实跟老虎的耳朵很像于是我们就把这种盖头两个揪揪的发型置换到老虎头上,让这两个发揪替代老虎原本的耳朵,这样形象的差异化就有了。
一个有头发的老虎,那么虎丫只有发型是不够的,我们又从小孩子的穿着打扮找元素,就发现中国年画娃娃的红肚兜,金锁,手镯和丫头的概念相当契合,就把这些元素融入形象形成了最终虎丫的形象。
(虎丫炒鸡IP形象设计)
这个形象在给客户提案的时候也是一稿就过了,目前客户发展的也很好,短短两年已经发展到100多家店了,开到了很多城市,也是在郑州商圈最常见到的形象,所以好的作品对双方都是有益的,能随处可见自己的作品也很有成就感。
有的。再次创业的第一年我们接到了本土零食品牌刺猬阿甘的品牌设计,第一次突破了自己,接触厚涂风的画法。当时其实挺崩溃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形象总算是定稿了,但是又不会画厚涂,但这件事又只能自己去做,能力有限,最后完全是硬逼着自己画完了这些,一边看参考图一边研究怎么下笔,之后每一次突破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在人手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现学现卖,硬上,最终完成项目。
很多时候能力真的是在逼自己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中间我们也接到过一些很难啃的骨头,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感觉有时候就像在打仗,心里想着再坚持一下,在多画一个方案,在尝试一下,往往结果就会好起来,直到最终打赢这场战役,所以做设计我想信念同样也很重要吧。
应该是热爱吧,它既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兴趣。掰着指头算算,从事设计行业竟然也有小十二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商业单子,但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平常画的情绪插图以及记录朋友身边事的一些杂图集。
设计不是一个快速产出的货品,它需要时间去构思、去创造,理论上要更偏感性一些。如果不是热爱和兴趣,很少有人能真正投身于这个职业中去。
还记得我们刚毕业那会不是所有同学都选择做设计,有些觉得工资低就去做销售了,刚毕业那会我的工资还不到1000,做销售的同学已经3000起了,如果不是喜欢这个行业很可能会去对比到手的工资,所以很庆幸我知道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这份热爱从来没有动摇过。有时候会去翻自己的设计主页,看自己上传过得200多个作品,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我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
(2020年初居家办公期间构思的一组“郑州小怪物”IP形象)
想想2010年毕业开始做设计,14年和朋友开始做蔬菜帮工作室,到今天蔬菜帮已经成立8年了。创业这些年我很感谢我的朋友南瓜和我媳妇这么多年对我的信任,以及共同经历的这一切。
如今我已经32岁了,从一个充满愤怒的毛头小伙变成现在奔四年龄的三口之家,感谢设计给我带来的这些变化,也希望像我一样对设计抱有热爱的致友们,都能保持这份热爱,不断升级!
最后感谢致设计的邀请,也感谢各位致友对蔬菜帮帮的支持,这次也给小伙伴们准备了几个小礼物,是之前设计的“郑州小怪物”系列的手机壳,在评论里随意抽取3个小伙伴免费赠送哈哈~
希望致设计越办越好。
*手机壳可支持的品牌有:苹果、华为、荣耀、小米、锤子,具体型号以私信为准。
小编有话说:感谢各位致友对蔬菜帮帮的关注与支持,这次专访蔬菜帮帮也为大家准备了几份小礼物,截止到7月29日前我们会在评论里选取3条优质评论,免费赠送“郑州小怪物”系列手机壳。
赶紧动动小手指一起参与吧~说不定你就是那位幸运鹅呢~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