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谢平台的再次邀请,上次由于个人原因,推迟了咱们专访见面的时间,在这里跟大家说声对不起。近期比较稳定的状况下,致设计的编辑大大再一次想到我,并发出邀请,我想我也应该分享一些什么给大家。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赵海峰(平台昵称:敬文齋),
独立手写人
自由设计师(主营品牌设计,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师 品牌设计师
致设计推荐设计师
古田路推荐设计师
站酷推荐设计师
虎课网讲师
片名logo设计:《奇门遁甲》,《鬼吹灯》,《虫灾》,《长安幻兽》等等
品牌服务:华润,天翼,双杰集团,人寿,阿里,腾讯,南科大等多家企业

致设计:您是什么时候与设计结缘的?
敬文齋:这要从小时候说起,从小我就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当然那时候更多的是瞎涂),由于生在偏远农村,所以并没有条件在专业的美术班,书法班去上课,而是自己在语文书呀,自然地理书上写写画画,导致我的书学期结束要比别人多二两(铅笔削)吧,也导致我的书不能给弟弟妹妹用,因为很多内容都花掉了。这大概就是艺术的懵懂阶段,自主启蒙。

致设计:那是什么时候开始系统的学习美术相关的知识呢?
敬文齋:说来也遗憾,我至今没有经过书法培训,至于美术,在我高中,瞒着父母状况下开启了正经的艺术之路。半年时间还是瞒不住了,因为花费太高了 ,远远超出父母给的生活费。之后就开启了艺术学习,在画室成绩还不错,但由于侧重,文化课一落千丈,最后只考了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浑浑噩噩的走完了大学生涯,唯一记忆点可能就是学校邀请我(免费)出了一套校园明信片,原作校史馆珍藏,还有就是当了个没成为党员的团支书吧。

我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的比较杂,偏重的更像是环艺(景观,室内),只有一部分是平面方向的,而毕业我从事的确实平面,在大学一知半解的平面,却在工作后深深爱上。因为我太喜欢创意的工作了。工作大概五六年左右,成为一位漂泊无定的独立设计师的状态,刚自由的一两年事实上没做什么商业,几乎都在练习思考的状态,接一些单也多是填饱肚子。

一般做工作时候会放映一些东西(视频/音乐),一边看一边做,反而在卡壳的状态,会保持安静,思考,琢磨。有想法了会继续同时做东西,不在电脑的前面的时候多是在写写字,看看手机,甚至画一张插画。

致设计:从事设计以来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吗?
敬文齋:当然,在这里必须得提一下我参加的三个组织,和一群对我影响很大的人:
壹:墨研社
担任墨研社理事
墨研社(当代水墨设计研究社)立志于将传统水墨/文字加以设计变化应用于现代设计,让我重拾毛笔,利用毛笔完成大量字体设计/研究等工作。
由黄陵野鹤牵线,成立,聚集了一批对目前手写字体行业影响比较大的设计师,比如他自己黄陵野鹤,尚巍,秦川,徐伟,迪升,是无山居人刘鑫,本默等人,团体具不完全统计服务过的影视作品几百部。完成字库作品几十部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一群设计师。
贰:字魔营
字魔营成员
纯公益设计交流学习平台,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带着轻松、平常的心态在生活中设计,在设计中生活,是字魔营初衷。在这里我学到的是坚持,每周甚至每天不断出新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眼界/设计水平。
由徐伟老师领头搭建,做到每周pk赛,导师赛,国际赛,大师班等活动。字魔营对早期大量字体练习起到有很大的领头作用。
叁:日作团
一群无画不作的插画师,心有日作团,不做空想家
由插画师齐天大宋成立,早期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几百人(是因为大部分坚持不下去,如果算上淘汰的估计几千人还是有的)

开始我也是插画打卡,大概坚持了大半年,后期转手写打卡,同样累积了大量的字体练习
在三个团体之间吸取养分,期间不断试着将文字图形化/专业化/规则化。
近期对水墨字形,层次在做不断地实验。
这大概就是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致设计:分享一些您在手写以及字体设计方面的经验吧
敬文齋:我进行字体设计或者手写的经验,也是看用途和状态。商业我会思考久一点,从形式/内容/字意/行业等多方面思考,先表达出字体的气质,比如说中式/日式/瘦高/机械/田园等,确定了气质之后会想一些结构性问题,笔画共用/字体大小间距/笔画呼应/字与字间的呼应问题。最后调整细节,会比较注重识别。
非商业玩票性质,我会更放飞一些,做出很多形态/气质的尝试。而且不太会顾虑字体的识别性,更多注重尝试,字形的形态,脑洞的涂改。两种形式的共同点就是“多尝试”!

致设计:现在一名普通的设计师想转行做字体这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敬文齋:无所谓转不转行,其实字体是一名设计师的基础技能,只是很多设计师深耕领域不同,UI、包装、海报、logo、vi设计等等。
深耕字体,有两个方向,字库字(或者说标准字)方向,这里就要了解字的结构,中宫等,做到整体风格的统一,方向的统一,笔画的统一等。不一而足,深耕几年,基本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字体设计师。

另一个方向,就是艺术字方向,这个可以做的更自我一些(商单在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发挥)追求意境美,禅意美,造型美等具体化内容,至于怎么做到,可以是根据字含义,造型去延伸,另一点就是多看多练,看的多了,眼界自然就在了,练得多了,手自然就听话了。
这里会有人说这不都是字体设计方式吗,你这里都是手写为主,是的我这里更多的是手写为主,但遵循的自然也是字体设计的原则。

致设计:您认为一般优秀的字体设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敬文齋:最重要的是适合,比如说你确实设计的很棒,但是用途不对,举个例子,用很拙的手法写出的毛笔字,用在科技类国际现代公司。会觉得气质上很冲突,给人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
其次字体要有独特的气质(严肃类除外)让人看了就有一定的反应,比如说看起来很好吃,看起来很舒适,看起来很高挑,看起来很田园乡村等等。
视觉舒适度,字与字风格大致一样,整体视觉不会觉得有哪一处很突兀,基本上就可以了。
识别度,这一点我和很多设计师不太一样,可能立场不大相同吧,有会认为有时候识别弱一点关系不大。

但也是这样,在为客户解决问题的途中,由于很多客户的审美确实缺失的很严重,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很多时候不太容易达成共识。但有一部分客户是可以说通的。能够成功的沟通客户也未尝不是一位优秀的字体设计师的能力,是在优秀字体设计之外,对设计师最大的挑战和技能!
致设计:分享一组您比较满意的作品吧,他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敬文齋:说满意,其实更多的是当时的心态,很多作品,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大调整进步空间的,所以,就拿近期两组作品为主,浅谈一下创作过程。
还是手写为主,最近尝试了很多,先从工具介绍:
从材料淡墨、浓墨、丙烯、水彩、甚至可乐、咖啡都有加入。
到书写材料、毛笔、水粉笔、水彩笔、丙烯笔、平行笔等都有尝试。
介质也从宣纸、a4(a3)纸到包装的卡纸、硫酸纸、塑料、玻璃都有尝试。
最近两组主要是淡墨+硫酸纸产生的效果。多尝试写法,有的字写十几遍时候也是有的,找到相对满意的稿子或者合适的角度去切入,处理。

我这里是拍照+ps处理成png,然后用字体在上方做叠加,层次空间的尝试。
致设计:接下来有什么学习计划吗?平时会通过那些方式提升自己?
敬文齋:说来也是老生常谈,什么多看多练,但真就是如此,我打破瓶颈的方式,也就是多练,多维度尝试,一组字除了字义外,我有时会尝试,从最细到最粗的写法,也会尝试吧手写转换成设计字体,这里可以到我主页找我唯一发的一篇文章,去看。

提升自己的方式,就是做结合,尝试多维度去思考(仍旧说的是字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找自己,找出路,找形态,找寄托。
致设计:最后对设计新人有什么建议?
敬文齋:尝试,尝试,唯有尝试,不要放弃探索和尝试。无论是方法/工具/软件,想法很重要,其他工具软件只是实现想法的过程。
尝试多做一些实验类字体,可能会很多人说看不懂啊,不好看呀,脚做的都比你好呀之类的,别太在意。因为过程中收获,还有实现中的乐趣,本身的兴趣才是你继续走下去的根本,还有就是对设计的热爱,这样做起事来才有温度,太在意负面评论,只会让你什么都不敢尝试,画地为牢。

我最近最大最满意的就是最近的水墨风格字体尝试,在字里行间去做变化,去做层次,去做色彩,去不断尝试排列组合,有时候做一组字,不单单只写一组,我甚至用不同风格,不同手法,不同工具去实现某一组字,某一种效果。

达成满意的效果对自己的信心也有很大的提升,不要放弃对设计的探索,对兴趣的探索,对生活的探索,去大胆的尝试吧!结果不会更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