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各位致设计致友们好,欢迎大家重新认识我,我叫詹俊浩,是一名地道的电商美工设计,14年至今造就了拥有8年美工经验的我,很高兴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计之道。
致设计:14年就进入了电商行业,那真的是很早了,当时都还没有电商设计师这一说。
詹俊浩:是的,曾经的我做过商场美陈设计,印刷平面设计,都因为混不下去了,才发现了“美工”这一职业,因此在14年接触了我第一份电商TP公司之路,从那时,我对电商的定义就是“无止境的加班职业”,不过也很庆幸的觉得第一份电商公司,让我在半年时间内,学会了什么是“推广”,那时候,推广就是王道。
也因为我对这一份曝光量和点击量的热爱,让我喜欢上了电商圈子,那时候是在科龙、海信空调代运营公司做主设计,会合成与修图的我在公司十分吃香,视觉也得到大类目的认可,第一次觉得被其他大品牌看到我的能力以及小二的赞赏,让我得到了满足感,而且运营总监一直很有耐心的带我了解什么是电商,但是因为每晚加班到2点左右,家人有了很大意见,最后无奈只能结束自己的第一份电商设计。
接着第二份电商是在一家做海柳烟嘴和陶瓷艺术品的公司上班,也借此公司的机会,让我又接触了新的技能,就是拍摄,第一次和摄影师合作拍摄,一起琢磨打光,快门,补光,光圈,角度等等.......但是不尽人意,公司经常拖欠工资,让我无法忍受,同样用了半年时间结束了我第二份电商设计。

致设计:有没有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公司?
詹俊浩:有两家,第一家是在2015年,这一年进了一家开始能我真正有了改变的电商公司,是一家做家具的电商公司,店铺是“左派”,相信在跟我差不多年份做家具的人都会有关注过这个店,重复的设计操作就不说了,唯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一家公司给予了我很大的转变,就是老板当初想留住我,就给我一个半创业的机会。
也算是我的第一套全案,老板很放心的让我管理这个新品牌,从0-1的策划,说真的,当时十分担心不能做好,毕竟要我自己去学运营,学客服聊天技巧,去给产品和店铺定位.....
但是同时,如果我能真正实现这一个新品牌的诞生,便是我的新价值!于是我就开始到处询问身边的运营要如何操作,该从哪一步开始。

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全店的设计、运营、计划、推广等等全系列做出一套方案,老板看了之后十分认可,便让我放心尝试,那时候还未流行C4D,因此摄影还是十分吃香的,也正好我在那些年有跟进过摄影公司以及自己专研的一些知识,就开始了自己买材料搭景,申请相机,以及场地租用进行自己的产品拍摄,基本一天拍5套产品,然后花3天时间修图,然后又接着拍摄接着修图,来来回回也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接着把所有的图整合起来做成统一调性,便诞生了“优享”这一家实木家具天猫旗舰店。
除了页面上的图以外,我还做了品牌抱枕,产品包装箱图案设计,品牌视频等等.......接着就上线,补单,第三天就接到了我第一个客户,自己与客户的第一次聊天,让我十分紧张,毕竟我所做的一切真的引起了用户的关注,并且通过十七页的聊天让我成交了我第一个客户,我才知道,做客服真的不容易。
接下来我不断的接到很多客户,也在聊天的记录中了解到了页面信息有什么不足,需要完善什么内容,来达到提高用户体验,同时每天烧着近500-1000元的高额直通车进行引流。
当初认为只要烧完钱了,用户该进来就进来了,能转化就更好,但是后面才知道,没有ROI一切都是扯谈.....到了第二个月之后,老板跟我讲亏钱了,我才知道,烧钱的人群定位不精准导致费用白花了,当时自己很自责,可是也因为这个事情,我就更加专心的专研运营方面的一切操作,如何让店铺变得更好。
然后将近3个月时间,我调整过来了,慢慢有了成效,在当年的双十一,我居然靠自己的一切能力成交了33W的销售额!!!成就感一下子就来了,在2018年的4月份,C4D的趋势显然而生,我跟白无常也因此结下了师生关系,当时也因为自己的一些创意想法做出来的一些作品,让身边更多的设计认识到我,不过也因为工资4年了也没有加薪,最终也结束了我第三份电商设计。但是我也很感激这一家公司给我的这一次完整的全案经验。

致设计:那么第二家是哪一家呢?
詹俊浩:第二次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朋友介绍我去“心海伽蓝”,那时候这一家公司在招聘设计主管一职,通过与运营总监的面试面谈后,发现双方的需求和方向都十分吻合,也因为这个契机,我从2019年到至今一直在心海伽蓝/简艺卫浴做设计经理。
刚开始进入心海伽蓝的时候,发现内部的人员对设计的知识十分单薄,而且技术也很一般,于是运营总监便给我一次重整内部以及品牌的机会,我借着自身做过运营的经验,经过对品牌的了解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心海伽蓝重新做了品牌整顿方案。
然而这一次彻底的改变了我的设计生涯,四位老板都被我的用心所打动,给予我再一次可以做品牌升级的机会,当时与运营与客服的沟通十分和谐,因为我自己做过,我十分能体会他们的苦楚,我一一收集了下来他们遇到过的问题以及想要设计部改善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给问题做解决方案,也借此品牌,让我在卫浴界有了不一样的名气,也有了“马桶一哥”“卫浴一哥”“花洒一哥”的称号....我感谢大家对我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致设计:你是如何看待甲方自营品牌电商与乙方电商设计公司的。
个人认为甲方自营品牌电商与乙方电商设计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甲方公司十分注重数据的结果,因为这是最直接影响利润,销量,以及品牌的,而乙方设计公司更大的方向是给甲方公司创新思维,改革品牌的传统性,去做改善。
所以假如你是甲方自营品牌的设计师,一定要学会数据化分析,做一个懂数据的设计师,这样才能和运营更好的沟通,别人也更愿意去相信你能为他做改善,而不是自嗨做设计,导致品牌传播度下滑,转化下滑等等......具体的数据也很多,有(首页页面数据,活动页面数据,产品TOP10数据,TOP20数据,新品数据,优化数据,推广数据等等.......)
这一切都是与设计师本身能力有关系的,只有正确的设计方向,才会有好的结果产生!所以当运营觉得图不好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反驳,因为,大家有数据分析才会有合理的妥协,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状态!

相信很多人会问,数据怎么看???这么多的数据如何做分析???这一学问真的太多了,一时半刻讲不完的,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单独加我微信或者私聊我,让你放眼看电商世界!
至于乙方的设计师吧,我自己也并不是在乙方待过很久,没什么发言权,就不分享了~
致设计:分享一些你再运营方面的心得吧。
詹俊浩:首先我自己真正接触过运营来讲只有半年,我只能从我自己认知到的角度去理解运营层面,以及运营能帮助设计什么,如果是深谈太细的操作的话,我就没太大发言权了,至于我在运营方面可以分享的心得应该有以下这几个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先要了解什么是“运营”,运营相当于一个店长,统筹着店铺的正常运行,基本来说,刚入门运营的工作就是收集同行、同类目、同品类的不同赛道领域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性的这么一个岗位,然后店铺需要争取哪一些相关类目能支撑销售的活动进行报名,如何选品去打入市场,这些都是基本的入门操作;
2、从以前的基础操作化运营,到至今的精细化运营,更多的是要懂得分析数据上的变化是因为什么而导致这样的结果,要学会多方面的思考来总结问题,做出方案尝试优化,复盘总结;进行有效诊断,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修复;
3、深层次的理解“付费”与“免费”推广图的区别性,做不同内容展示给消费者,打个比方,这个类目的池子需求人数只有160W流量的开放,而现点击率只有1.5%,那你争取到的流量就只有2.4W,然后2.4W的人有多少个可以转化?先不详细计算太多,那如果点击率提升到了2.5%的时候,流量就提升到了4W,就单纯的这个1%的点击率提升的图,你却能帮店铺引来更多的人,单单提升这个点击率的问题,就能看出这百分比值有多重要了吧?
4、详情或者店铺为什么要有如此多的数据支撑是否健康?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深入去了解含义,那我打个比方,你觉得一个医生诊断你的病情只因为一个病症就决定了病情开药方好,还是根据多个病症总结最终病情开药方好呢???
所以一个详情大概需要去看的数据分别有:用户流量(感兴趣人群)、人均浏览(从这款产品而想寻找相似类型产品的兴趣度)、加购数量(详情/产品是否吸引)、加购率(是否打动消费者)、收藏数量(感兴趣用户)、收藏率(人群标签是否正确)、停留时长(有效详情/产品内容表达)、支付转化率(价格/产品都符合消费者需求);每一个不同的数据都意味不同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理解这些数据的话,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优化或者重做的意义和方向的!
5、还有太多太多精细化的内容讲起来太长了,只能说懂运营/懂营销/懂策划的设计,才能摆脱“美工”这顶帽子....

致设计:作为“卫浴一哥”做这个类目肯定很有心得了,想要做好这个类目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詹俊浩:其实类目并不代表个人能力吧,只能说这个类目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是现在的人不会去创新,也不知道如何创新,而我只是运用了当时做过微全案的经验去更好的孵化了这个类目的新开创,并且做过4年的家具类目,觉得卫浴跟家具是有很大关联性的。
我便尝试了实行起来,刚开始做不同类目的话,我都会习惯性把店铺的所有数据收集一遍,分析一遍,找“数据平衡点、数据顶点、数据谷点”去综合分析产品和店铺是否健康,然后想对策去实施做方案。
当初我的第一个是不被老板看好的,觉得讲述的内容以及表达手法很简单,一屏只讲一个内容太简陋....后来运营总监还是愿意给我尝试我的做法,结果出来的数据很可观~
老板才有所改善,接着开始做优化老品,一个个产品去分析问题,结果数据全都复活了,才有了现在能有话语权的我。还记得当初为了诊断品牌足足写了89页的PPT去给运营/老板讲述....真是紧张死我了。

致设计:摄影,运营,策划,设计。等等电商相关的你都做过,你觉得作为一名电商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哪一项技能?
詹俊浩:没有太定向的去规定一定要培养哪项技能,毕竟公司的需求不一样,设计的追求也不一样,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也遇到过很多不同的设计,我觉得可以分为这两种人来提议吧;
1、“工具人设计”,这类型的人大部分追求都在于软件/技巧/手法,一般沉迷于作品的喜爱程度,也特别爱抠细节,那这类型的设计我提议可以专门去学习下摄影和设计,因为现在很大部分的市场已经定在“插画与3D”之间,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跟光影/构图/画面感有关系,而在这两者之前最传统的表达就是摄影。
当初学摄影的时候以为只是调调快门,光感等等基操傻瓜式的按下咔擦,谁知道要学的更多是打灯、空间布局、构图感、虚实结构、补光、阴暗面等等.....所以我也很庆幸那时候跟影棚学习了很多这些知识,而导致我能自主拍摄以及做3D渲染打光比较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2、“有思维的设计”,这类型的人更多的是沉淀作品,促进成交,引起用户兴趣阅读,他们所最求的都在于逻辑/可传播/想创业,所以这类型的设计我建议可以专门去学习品牌运营/策划方面的内容,可以大大提升审美与品位,做出更加与众不同的设计进行传播,打造自身IP名气。而且不要仅局限于自身的设计领域,要多学不同的设计赛道,吸取不同领域的思考点,解决点,来综合提升自己。

致设计:平时会通过那些方式来提升自己?
詹俊浩:太老套的说多看多做也没太大新意吧,因为我觉得随着年龄增加,纯做技术肯定比不过年轻人,所以我的方式更多的是去做自身工作上以外的设计;平面设计、三维设计、IP设计、空间搭建、品牌设计、logo设计、VIS设计等等所有一切与设计有相关的,我都会去做,即使做出来不是很厉害,起码自己懂。
知道怎样是更好,不同领域的一个用户看点有什么不同的角度;所谓三思而后行,我觉得不思如何行?所以当手法和设计达到一定程度了时候,我就会去碰更多不同的领域,去增加自己的见识度来维护理论性,去做合理设计才是一个称职的设计师吧。

致设计:到目前为止,在设计生涯中,有遇到什么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吗?可以跟我们聊聊吗?
詹俊浩:在这里我想隆重的介绍下我人生的导师:梁敏亮/白无常
白无常:15年开设的每周一练,我因为想提升自己的创意想法以及设计技巧便报名了这一次活动,15年的时候合成还是很吃香的,也因为这个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做电商的小伙伴,虽然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有没有坚持走电商这条路,但是这次让我跟白无常成为了亲密的网友!
所以17年的时候,我便报名了他的C4D基础课程,因为我感觉,这个软件在未来十分吃香,将会代替合成,因为素材是真的难找,而C4D就是解决素材的问题!!通过学习,我的“可乐大战”和“十二星座”的作品让我收获大量的粉丝与关注。
梁敏亮:15年在设计站上偶然发现的一个网页大神,他的风格不知道为什么就十分的吸引我,感觉是我的口味,于是怀着认识、学习、交流的心态加了他的QQ以及QQ群,没想到通过了,而且当时里面群里的设计十分活跃,每天大家都会有不同作品发出,然后梁敏亮和梁定然都会进行评价,让我可以免费的不断吸收推荐设计师的教学!!
于是因为这群的原因,我也变得活跃,每一次发作品都想得到两位大神的指导,而且特别感谢梁敏亮的友好教学,经常私聊我给我单方面的优化方向,以及设计的严谨与规范化!一直以来到现在,都是梁敏亮在指导我,让我一步步的真正了解到不同层面的设计对品牌的理解,然后如何具象化实现出来,而且每一次给我的点评都十分的中肯,不会很敷衍的说好,都会认真的给我解决以及优化方向!
他让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设计软件都只是工具,及时我只会PS,我也能把最终结果呈现,因为设计师审美很重要,并不是软件很重要!!!所以梁敏亮一直以来给我的建议都是“调性每次都更好了,排版也不差了,你该提升审美了”

致设计:最后,对喜欢你支持你以及刚入行的设计新人有什么想说的?
詹俊浩:三个千万要切记“千万不要浮躁,千万不要内卷,千万不要太玻璃心”,否则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