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我叫杨超文,灵感胶囊CR主理人。刚毕业时候做过编辑、后来发现喜欢设计这一行,于是慢慢在甲方做过设计师,后来机缘巧合加入了一家业内设计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从设计晋升到总监;辞职后做了一段时间自由设计师,直到后来和合作多年的伙伴创立了灵感胶囊CR。
致设计:做编辑之前学过设计吗?
杨超文:在学校期间学过PS软件基础,没学过设计相关的理论,算是半路出家。但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很喜欢逛站酷之类的网站,当时移动互联网兴起,喜欢下各种APP,有时为了一款好看的APP UI设计,去下载安装一个APP。
也许就是这时开始对美有了要求了。也挺庆幸生活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有各种设计教程,各个设计平台,给在底层的我可以看到一线大佬们设计作品的天花板,打开了设计生涯的小口子。
致设计:为什么要去创业?
杨超文:最初从前东家辞职后,也因对当时25、26岁开始对30岁这个坎产生了一些焦虑,做了一段时间自由职业后,有了构建一家小而精的设计公司的想法,抱着攒的一些积蓄就去创业了。同时也希望将自身投入到市场当中,让市场真实去反馈、去衡量自身价值。
致设计:工作室为什么叫灵感胶囊?
杨超文:刚开始想叫药丸传媒/视觉一类的公司名,后来因为是药品类限制词注册不下来,于是从药丸联想到了胶囊,就诞生了既切合品类、也契合小而美的理念。所以最终选择灵感胶囊CR这个名字。
致设计:从设计师到创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杨超文:做设计师时只需要考虑设计上的方案、创作环境是相对较好的,方案也更加激进。
现在因角色从设计师的转变到负责人,相较以前做设计师时做方案更倾向选择稳定的方案,因为要考虑的层面更多了、经营、效率、管理等等。也因为很多客户更倾向选择安全的选项;如果新形式超过50%,就意味着不安全、不稳定。能接受新形式的程度大概在10-20%。
因此在做方案时,当有了一个相对稳的安全方案,有时也会把激进的方案做进去,客户选择哪一种方案就做哪一种。也算是作为设计师最后的倔强,避免菱角被磨得太平。
致设计:在创业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有什么想对将要创业的设计师说的?
杨超文:设计师创业遇到的难题应该都是业务、资源吧,需要作品案例、客户慢慢积累。在创业最开始我们也有接一些大型设计公司的单,有的特定要求做某种风格,有时设计就像厨师去一间连锁餐厅炒菜、做出来的趋近同一味道。
理论上哪种风格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市场更需要有风格差异的作品。对创业来说技术只是一个基本的门槛,除了更优的创意作品,更多的是对业务、资源的运用把握。
致设计:你觉得怎样创作环境是理想的?
杨超文:回想起不同阶段的时期,自身有所突破的作品、都是在没有过多去想客户的需求、没有多去想其他人的评价,在轻松的环境下,遵循自身理解(放飞自我)去设计出的作品,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和市场的正向反馈。也许表达自我的看法、个性,才设计的核心、魅力吧。
设计师也不能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加班环境中,适当的劳逸结合,多去走走看看,更有利于创作更好的作品。
致设计: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的日常工作有哪些?你最喜欢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杨超文:团队的管理、工作安排、业务等。大概设计师都喜欢安静的做设计吧,但由于是主理人,必须做更多更符合团队利益的事务。
致设计:在致设计上发布的详情页比较多,你觉得怎样才算一个好的详情页,什么样的详情能打动用户购买?
杨超文:分为两个层面吧。
策划层面:卖点传达率高的、有挖掘消费者心理的、切中消费者痛点的。
设计层面:清晰表达卖点同时好看的、一体感强的、流畅舒服的、赋予对生活有美好想象的、创意有记忆点的、有差异化的。
致设计:你是怎样学习的?对设计新人有什么建议吗?
杨超文:更多时候是在项目中成长、从客户身上、客户的反馈、市场的验证等等都推动着我的学习成长。设计上现在较少在技术层面的学习,主要在提升审美、提升创意上;比如在观看一些有趣的作品时,会去想这种手法适合运到哪一类的项目上,在未来的项目遇到这类型的时候再把这些关联的构想拿出来。除此之外也需要管理、经营类的学习。
其实我并不认为我和普通设计师有什么不同,有时我会感叹那些别人家的设计师,既作品技术厉害又非常勤奋。我很难做到工作十来个小时后,回家还能坚持练习学习,设计层面上大多数我是在工作中成长的。可能也因经历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技术不断革新,但技术是为创意/审美服务的(商业设计为策划服务),创意是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
有的设计师喜欢把技术练的很强,但审美较差。其实有一些图片效果,是不需要很强的技术,只需要一些审美和基本的技术就能做出来。审美和技术相辅相成的去学习也许会更好。
致设计:你认为的电商设计是怎样的、以及你的设计方法?
杨超文:强调艺术与商业的紧密结合、美感与形式感。因为电商商业属性很强,所以清晰表达卖点是第一步需要考虑的,如何在这个基础上与卖点结合使画面更美是设计第二步的工作。
其次才会去想一些形式感、风格系统统一性、上下的关联、细节等等,从大问题到小问题的次序。在画面上,色彩、构图、光影、质感、形式感是我着重考虑的几个点。在市面上各家电商设计公司的流程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理解和着重点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差异。
致设计:据你观察,设计行业现状如何?设计师该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杨超文:电商设计刚发展,一个项目周期从最开始的2-3天、到1周、到2周、到1个月、再到2个月。头部的乙方电商设计公司3-4个月的周期甚至更多。人数上从最初的1人到现在一个项目需要3-5人、到6-10人、参与人员越来越细分。行业越来越专业化、也越来越卷。设计就像雕刻,时间少只能雕刻大致的轮廓,需要刻画细节就要大量时间慢慢雕刻。
把一项技能专精到别人难以超越的地步;有专精,亦能兼并其他技能,例如:会3D建模的插画师;会渲染的设计师;会动效的设计师;懂业务的策划。
致设计:最后想对一直支持你的朋友们想说些什么?
感谢一起创业的伙伴,有的伙伴中途离开了,感谢曾经一同踩过泥潭,跳过火坑。
前路漫漫,还需更加努力。一路上少不了前东家和业内朋友们、大佬们的支持和指点迷津,感谢。
最后也感谢潜云、以及致设计的专访。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