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要访谈的嘉宾大家一定特别熟悉,四年前他做客致设计参加过第一期访谈,他就是陈廷辉,那么经过四年的成长,他本期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悟呢?接下来我们看看在这四年里对于一个设计师到底有怎样的改变?

扫码收听电台语音版
陈廷辉:很高兴能够再次做客致设计与大家一起交流,上一次来这个栏目应该是四年前了,当时我还是奥克斯担任高级设计师,目前是在火之鸟电商担任设计总监。
致设计:四年里发生了那些重大的事情?
准确来说是2016年2020年发生了哪些事,这几年对于个人生活来说基本没什么变化。
设计工作上是17年拿到了致设计的十强设计师,19年拿到站酷推荐设计师,20年也获得了站酷专访的机会。毕竟刚入行就开始关注两大设计平台,两大平台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事情了。

致设计:平台的认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装B拉,哈哈,开玩笑。意味着起码作品是部分同行是认可的,然后自己可以有更好的职业规划。也或者是两大平台的背书,让我往后的设计更加有自信,可以尝试更多探索性的项目设计。
致设计:回看自己四年前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还行,没有太难看,哈哈。
2016年作品
致设计:四年里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或者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还是在自身技能的提升上,相信这也是每个设计师在职业生涯里都会反复面对的问题。
致设计:四年里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最大的变化肯定是收入拉,哈哈,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图碎银几两嘛。
致设计:哈哈,你觉得做设计有没有“钱途”?
个人认为是有的,但还是区别在哪个城市工作,做什么设计,虽然不是什么风口上的职业,但设计师的薪资还是相对比较透明的,你的技术水平基本上等于薪资水平,你有多努力你的薪资涨幅就有多大。把基础打牢固,不用好高骛远,让每个作品作为下一个目标的敲门砖。
潜心下去,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对设计持有不变的热情,否则还是早点放弃,干自己想干的。
致设计:除了收入,其他还有什么变化吗?
另外就说思想上的变化吧,变得更加坚定了,不卑不亢。身份上的变化呢是从设计师到设计管理者的转变,也不断努力加强影响力,把控力,沟通能力,综合统筹管理能力,横向发展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简单的形容最大的变化就是从“累”变得“更累”,责任也相应越来越大。
永远相信今年是未来10年里最轻松的一年。但始终是开心的,毕竟能认识到一群设计路上的朋友,一起加班开车的同事。
致设计:你刚刚说到了很多要加强的点,影响力,把控力,综合统筹管理能力,横向发展能力等等,那么你是如何提升自己这些能力的?
影响力很好理解吧,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不断冲破水平壁垒,在致设计站酷等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最好能到两个平台的认证,其次是多参加致设计站酷等平台的线下分享会,多参加一些赛事,比如致设计的年度十强评选,等等。
把控力首先地把控自己的技术能力过关,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协助团队完成项目落地。
综合统筹能力首先是项目所涉及的技能模块都要懂一些,譬如一个项目需要策划 设计 摄影
美指 三维配合,就必须要都懂一些才能有美感的相互配合,所以又涉及到横向发展能力。
不要只在乎设计执行上的事,多关注整个设计落地链条的配合,每个岗位的职责都了解下。
可能有些设计师现在的工作,只是链条上的一个齿轮,但没关系,最好提升横向发展能力的时候就是现在。
致设计:四年前,你说你从小到大,最大的梦想就是不劳而获!想靠脸吃饭,现在还是一样吗?
现在的梦想依然是不劳而获,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梦想吧,但现实是不劳不获。到现在每当我迷惘,工作懈怠的时候就打开汽车之家,看看车,看看我和DREAM CAR之间还差多少努力哈哈。看完就马上想行动起来,哈哈。
致设计:哈哈钞票是我们最大的驱动力。你给自己定的规划是希望在25岁前成为真正的设计大神。期间会更多投入3D的学习。然后就慢慢转向运营,目前你已经是电商圈公认的设计大牛了,那么运营这一块有转吗?还是说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前不懂事,以为努力进步了就应该要成为设计大神,但大神这个界定是很模糊的,每个人都有标准。而且商业设计很难有真正的大神,特别是电商设计,更新迭代太快,作品观赏性经不起时间打磨,过2到3年就会是过气的产物。而我现在认为的大神,至少是陈幼坚,深泽直人,原研哉这样的级别....
致设计:所以说不同的阶段,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目标就自然发生了改变。
是啊,以前的公司是代运营为主,当时就想着我设计和运营都懂,岂不是牛b的复合型人才。后来发现运营并不是那好当,更别说做好设计又要懂运营的底层逻辑。所以现在每当看到标榜自己是懂营销的设计师,我都有点奇怪。但不得不说这种口才型设计师,客户爸爸们都挺喜欢的,哈哈。
致设计:那么现在有没有新的目标?
新目标是坚定地做一名商业设计工作者,作为商业设计师,不断寻求阶段性突破,设计更多可玩性高的产品,做出更好的作品。作为团队管理者,希望能承担更多责任,增强自身横向能力,协助团队成为有点名气的设计团队。
致设计:这几年一直都在做3C类目,详情页又属最多,这个品类想要做的出彩有那些要特别注意的?
我接触最多的类目是家电,3C等标品类目。那些什么精修要牛B,产品要立体感就不多说了,这些都是家电3C类的硬需求。说下这类型标品与静物类的最大区别是有大量的功能性卖点,而家电3C的卖点往往与同品类同质化严重。
所以这就存在了两个核心问题,
一. 如何把卖点无信息差地传达给用户?
二. 如何迎合用户需求,却又能形成视觉差异化?
功能性卖点的演绎方式,我归类为4种,场景化,可视化,数据化和戏剧化。前三种都是直观且常用的功能性演绎手法,而戏剧化卖点可能需要拐个弯才能明白,特定的卖点想形成记忆点,可以尝试。
视觉差异化的形成手法就很多种了,品牌化,插画,三维.....举个例子现在的小家电和一些高端静物,核心卖点只有外观,对应是用户群体是千禧一代,而我们这一代在文化接受程度上更加地包容,从小看的就是不一样的电影,接受不一样的文化...所以近两年也看到很多小家电和高端静物风格比较独特,孟菲斯,莫兰迪,复古等风格..产品外观与个性化场景相结合,既能用户需求,也能区别于同品类的产品。但今年这些拍摄风格看多,也是陷入了同质化当中,哈哈。

致设计:那么在你看来未来这个类目会有那些新的形式破局?
我觉得风格形式很难再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毕竟现在三维,动态,实拍,合成..等在详情页中已经运用得非常广泛,存在的差异无非是这几种形式的占比。
个人觉得短动态演绎卖点依然是个趋势,虽然现在已经有60S 30S的视频代替了详情页原本的内容传递和分发。而视频有个弊端是无法自主浏览,必须要花60S才能看完其中的卖点,而详情页结合短动态的话,用户可能20S内就能找到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
其次是详情页未来可能变成十张主图,750*1000,竖线性浏览变成横切换浏览,那就更考究设计师对画面的布局。


致设计:在详情页的排版上分享一些你的经验吧,是否有一些“套路”可以遵循?
虽然详情页只有790像素,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完全讲明白版式设计。浏览舒适和框架统一,这两点我觉得是永远不变的套路。
1. 整体页面不要超过3种字体,4种字体大小,并且挑选适合风格的字体,可适当运用英文。
2. 排版前,留出足够呼吸的出血位,运用好栅栏系统。

致设计:从设计师到设计管理者,现在不仅要做执行,还要做统筹和项目规划等工作,还有多余的时间学习吗?
除了项目规划和视觉监制,其实还有一定的时间在和客户沟通,业务洽谈等还有很多事,譬如公司在建立个新的拍摄基地,我就要全程去跟进……现在我执行就比以前少一些,但还是会保持一段时间内个人执行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余时间就用于监制项目。
说到学习,依然会保持的,利用好周末的时间,总要让脑子补充点东西,才能平静。
致设计:如果不做设计了你还会做什么?
如果是不用考虑生活枷锁之类的话,就不会考虑做商业设计师了,但还是会从事跟艺术有关的行业,可能是想做个跟米原康正看齐的摄影师,哈哈。
要不就是能做点强烈风格独立艺术,像空山基那种多牛b啊。再或者就是想当建筑师,因为我非常喜欢安藤忠雄的作品,清水混凝土的风格。
致设计:节目的最后对一直支持你的致友有什么想说的吗?
谢谢一直支持我的致友们,你们的每一句评论都会影响着我往后的作品。也谢谢致友们和致设计给电商设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鼓励致友们多点在这边发布自己的作品,谢谢大家。
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把我们的青春给了设计,设计也给了我们应有的回报。四年前的你和四年后的你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在留言区探讨一下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