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设计上有一位这样的设计师,画风中带有中国元素,其中还带一些暗黑元素和朋克元素。长期更新同一系列的作品。提到这些你们想到的是那位插画师呢?他今天又会给我们分享那些精彩的内容的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与设计的故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听电台更方便,欢迎订阅
柴霖霖:致设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柴霖霖,家是山东济南,201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目前就职于腾讯做品牌设计。
致设计:哇,又是一位腾讯的大佬,我们前面两期访谈的也是腾讯的插画师阿毅,你们认识吗?
柴霖霖:认识的,在没来腾讯之前就好几次看到过阿毅的作品~很前卫很潮~
致设计:其实你的作品看起来也很潮阿,还带有中国风。现在就很流行“国潮”,你是这么理解这个风格的?
柴霖霖:关于国潮这一块,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关于国潮大家的理解方式有太多了。
每个人对国潮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建议一些小白插画师不要盲目跟风,国潮的定义太多,并非一个古风人物配合时尚元素就是国潮了。
我个人理解的是,如果在创作一个角色的前提下,你想注入国潮的感觉进去的话,我认为是要在仔细研究你所创作的人物的背景资料的前提下去展开脑洞想象,而不是全靠凭空想象。
你所添加的元素可能都是有关人物的,有关记载的,一个历史角色的挖掘可以联系到现代文化领域的、并且可以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积极影响的都可以定义是国潮,国潮只是一个具象的代名词,它可以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特别表现,而不是一个画风的代名词。
致设计:你这个理解就比较深奥的,有点深挖的感觉,感觉现在大家说国潮都在说一个风格,在设计这个页面的时候加一些中国风元素进去,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柴霖霖:是这样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迎合甲方的理解,在工作中的话可能就需要体现一些比较有商业特色的“国潮”风吧,但是我觉得关于理解方面即使是工作需要也不能太过于盲目的去理解这个词。
致设计:你是从山东师范美术学院时候才开始接触画画的吗?
柴霖霖:不是的,可以说我是从小就开始画了,父亲母亲和姐姐以前都是画画的,后来因为各种变故放弃了这个行业。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画片,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火影忍者》的cd光碟,会一直翻来覆去的看,也是影响我最大的一部动画片。小时候学校发的笔记本我会直接把它反过来画画,画那种宫格漫画,只不过这些都没留起来,全部被我妈卖掉了。
致设计:你小时候画的作品就能卖钱了?画的这么好啊。
柴霖霖:当破烂卖掉了。
致设计:哇,感觉好可惜。
柴霖霖:是啊
致设计:接下来我们聊聊灵感这块,你平时是怎样获取灵感的?
柴霖霖:我在灵感方面的摄取最大来源于我所听的音乐和电影,我喜欢听国潮元素非常强的说唱和电音,每次戴上耳机一边听一边画的时候,仿佛音乐就是我这张画的bgm,可以给我带来无限的元素和场景感,其次在电影中,大家需要多去发现和研究。
我是一个很喜欢中国以及日本的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尤其说一下我很喜欢《西游记》的世界观,而且西游记的原本记载不会是我们荧幕中看到的那样,而是比较残酷血腥的,当然我不是喜欢它的残酷血腥,而是喜欢西游记整个神仙、妖怪、地狱的体系,以及各个体系中所关联的人物,都很喜欢,所以在我有些作品中会选取一些西游记的角色去做灵感。
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真的是灵感缺乏的时候不妨去看一些以前的一些神话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者相关的文字记载,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另一个是我很喜欢戏剧,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会有戏班子来我们村演出,我都是强行拉着我爷爷一起去看,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看戏,而且当时看完之后我会记住他们的妆容回家尝试画下来,可能也感觉到他们的一些定格的动作姿势很帅气吧,所以有时候在创作的时候也会去选取一些有关戏曲上的元素。
致设计:你这个寻找灵感的方式还真特别哈,听着音乐脑子里就有画面了。
柴霖霖:我觉得灵感这个东西是方方面面的,在画画中,灵感确实是很关键的要素,但是绘画能的基本可以说是基础了,只有灵感却实现不了也是很苦恼,所以题外话我是建议大家在绘画前期多半以提高绘画基础为主。
致设计:嗯,除了前期多提高绘画基础这个建议,对新入行的小白还有什么建议?
柴霖霖:选择一个好的团队,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你的存在可以给团队带来什么价值。
第三,理性的去理解和分析一些设计文章,我从来不会写文章去让粉丝看,只会偶尔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分享给他们,我觉得我还完全没有那个实力去引导他们的思维导向,我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我更想用作品去说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并不是作品稀巴烂就开始拿文章来给一些设计师洗脑,要知道一个坑坑洼洼的停车场(p)连个自行车都不想停进去的。
致设计:你现在怎么定义你的画画风格?
柴霖霖:画风这一块其实之前好多朋友有问过,但是这个画风这一块我没有完全的有目标的实现,而是长期绘画之后自然而然就想这样去绘画、这样去处理。
如果真的要说是什么风格的话,我感觉自己的会偏向中国风一点,带有暗黑元素和朋克元素一些吧。
致设计:你画的系列作品“九火宫”就是这种风格吧。
柴霖霖:是的
致设计:分享以下“九火宫”这个作品的创作想法呗
柴霖霖:九火宫是我自己创作的一个虚拟的漫画宇宙,我是一个狂热的漫威迷,而且我很喜欢在自己的创作上yy一些想法在里面,而且后面专门为这个设定的虚拟宇宙撰写了它的世界观,该宇宙拥有完整的虚拟社会体系,有最高法庭、最高权威以及各种虚拟的机构组织维护整个九火宫宇宙,目前九火宫的人设角色已经有五个系列,分别是九火宫之至高力量、九火宫之晦岁、九火宫之黛衣盛世、九火宫之永巷女巢和九火宫之上乾会,目前已经共计45个角色,每个角色我都会给其角色创作一个背景的故事,而且各个角色会有着非常有趣的联系。在九火宫的平行宇宙中,有创作一个九火宫平行宇宙的虚拟女团组合-RIG女团,在今年计划再创作另一支女团以及新的一套九火宫新系列角色。
虽然听起来一切都很中二,但是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我喜欢把自己的作品也加入一些“生命”进去,就像是亲手打造的一个世界观的满足感,当然创作是前提,我只是非常的喜欢后期的“加工”而已,可以使整个作品看起来充满生命力。
致设计:我发现很多插画师都喜欢做这种概念创作,你有没有想过把他们做成连载的漫画,或者打造成IP?
柴霖霖:这个其实一直有想过的,但是感觉这个东西不是很容易的,可能需要一大笔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说直白一点的话,如果我是富二代不用搬砖,那我啥都愿意做哈哈。
致设计:你这种插画风格在和一些商业案例的结合中会不会有冲突?
柴霖霖:画风与商业的结合其实之前很多同学问起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画风与作品这块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点,其实有很少的插画师可以多种画风完全掌握的,有是有的,但是很少,我觉得一个插画师最好的状态就是其他画风可以掌握,但是自己画风始终保持。
致设计:感觉你刚刚说的和现在电商设计师的现状很像,比如手绘,C4D,动效,合成等等你都要懂,但你一定要精通一个技能,这个就是你的主要竞争力。
柴霖霖:是的,画风多样性这块也是我今年、明年、后年……的目标,其实这一点也不是单纯为了创作上的刚需,是想回到小时候拘束的状态,小时候没有什么画可言,只是喜欢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致设计:之前我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设计文章,是关于设计师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观点。
柴霖霖:你说的这个文章我应该看过,内容的大概意思是软实力和硬实力想并存,但是作者在描述的时候侧重点都在软实力上去分析设计师的问题,是不是这个。
致设计:对对对,说说你的看法呗
柴霖霖:我工作只有两年左右,但是在这里我想表达一下关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观点。
先说一下软实力在日常工作中是什么标签,大概是你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后硬实力的标签大概就是你的个人技能。你会那些技法,能运用的怎么样。
一个较为系统的设计师我觉得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一个刚入职对公司团队和产品完全陌生的情况下,我觉得软实力是需要经过后期学习和积累后的结果,而不是刚出的牛崽就硬挤奶,在你不熟知的情况下你需要先拿出硬实力让团队认可你的实力而不是产生怀疑。
在这个大环境下,去慢慢学习一些沟通技巧以及思维逻辑,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去积累,我觉得这是一个对于“陌生”设计员工的正确思维导向。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资历较深的设计师不应该将”软实力“作为侧重点去引导他们,而是需要告诉他们软实力这一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的硬实力才能决定你是不是可以坐在这里,你坐在这里了,你才有机会再去加强你的”软实力“。
当然除了特殊情况以外,如有人针对你除外,这些道理就全不是道理了。(该观点仅限个人观看某片章后的观点,没有以偏概全)
致设计:你说的这个其实我还是认同的,硬实力决定你能不能进这家公司,软实力有助于你在公司的发展,毕竟你以后要带团队的话,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必须要有的。
柴霖霖:是的
致设计:看来你还是很喜欢看公众号上的文章啊,还见过什么有趣的文章,分享一下你看后的观点。
柴霖霖:还真有一篇印象比较深刻的,讲的是如何理解“电钻需求”我觉得那是一篇即扯淡又荒谬的设计观点。
致设计:哈哈,说起来挺绕的,那你怎么理解呢?
柴霖霖:我用最直接和最易懂的方式去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太自作聪明了。
我们在工作中的设计对接中,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如果你觉得你以前的状态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这种情况是你不太适合这个岗位。
再有个情况就是你当时确实状态不对,需要调整状态。
致设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想得太多太复杂了。
柴霖霖:对,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有人说这是一种对设计需求的深度挖掘,深度挖掘需求这是正确的,但是观点太多bug了,有可能需求方真的是需要电钻,那你拐弯抹脚的自作聪明给张画是几个意思?
万一需求方其实想要电钻吃米呢,万一需求放想要电钻钻你**呢?
所以即使这个思维逻辑是对的,但是它产生的结果太不确定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深度挖掘需求我个人觉得是在你需求上怎么样去理解关键词。
简单来说就是在你拿到需求方的关键词之后,如何将这些关键词进行一个具有品牌识别度的“变现”,如何将这些“变现”去做一些可能性。
致设计:这么说可能有点模糊,举个例子呗。
柴霖霖:嗯,比如客户让你做一个关于歌唱类性质的banner图,需求方明确告诉你了我这个banner必须要出现话筒和音符,因为这种直观的表现符合我们的用户群体。这时候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将这两个元素去做一些不同的表现,在这些可能性的前提下,它依旧是个话筒和音符。
那如果按照“电钻原理”去理解需求方想要的话筒关键词是不是:话筒-电池-碳棒???另一个就是怎样的表现它可以在竞品中脱颖而出,当然这些都是承载着用户为本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有效的沟通中去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瞎搁那自作聪明,换句话说,需求方为什么要拐弯抹缴的去拿捏你的判断能力,他们闲的吗?
所以很多设计文章的一些所谓“大神”观点,大家理性去思考,不要觉得有资历的、或者是能力强的观点都是完全正确,但可以作为一个经验方面的思考和学习而不是完全正确的。
有些观点会严重带偏一些同学对设计的思考逻辑,尤其是刚入职的小伙伴们。什么电钻什么洞什么钉子的,让你电焊呢。(该观点仅限个人观看某片章后的观点,没有以偏概全)
致设计:我发现你这个习惯很好也,会去思考,很多设计师看文章的时候觉得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虽然分析的不一定对,但总归能思考出自己的方法。
柴霖霖: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得去理性的去判断问题,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觉得只能算是一个参考或者借鉴,而不是直接认定观点。
致设计:今天感谢霖霖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自己独特观点,又打开了新思路,最后对喜欢你作品致友说些什么吧。
柴霖霖:希望大家以后多多交流,对于一些刚刚毕业的同学建议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硬实力是前提,软实力再厚积薄发,不能想到有任何的途径可以瞬间提高,只有慢慢去积累慢慢去练习才可以慢慢达到想要的效果~
霖霖的插画风格独树一帜,对待设计的思维也独有见解,就好比他说的,平时在互联网上,大家多多理性看待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风格。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与我们一起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使用微信扫一扫,听电台更方便,欢迎订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