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微信扫一扫,听电台更方便,欢迎订阅
不让设计师孤寂的成长,大家好我是头条君,欢迎你收听致设计电台,
互联网时代,流量对于商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稍有不适,便会跳失,所以夺人眼球的视觉以及出动人心的文案就尤为重要,
而他们所做的就是用一种简单直白的语言让消费者“一眼即懂”他们就是《山海鲸》团队
看他们策划设计的详情页就像看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样是一种享受,本期他们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精彩分享呢?我们一起听一听。
致设计:介绍下你自己和山海鲸团队吧。
子画:大家好,我是山海鲸的子画,很荣幸能够做客致设计电台,老陈今天没来,就又我和大家说说话。
致设计:一般拿到项目你们都是先做竞品分析吗?
子画:对,会先找同类产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重复卖点,这个时候,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消费者为什么会购买你的产品,对那些消费动机充足的,我们如何体现产品的差异化,消费动机不足的,如何先唤起他们的动机,你比如说纪泽,大家都在讲自己的酒好不好喝,但没一个说自己的酒安全不安全的,有人说喝酒买牌子啊,大品牌的酒没问题,老酒厂,牌子硬,质量好,你说的那都属于小作坊才会出现的问题,我说对啊,但爆出问题最多的,反而就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企业。
策划也是很需要严谨的,我们都讲有理有据对吧,天马行空可以,但一定要基于根本的现实,我是属于那种想法来了,万马奔腾的那种,老陈就会笑眯眯的听我扯完淡,然后就负责拉住我这匹脱了缰的野马,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说,策划,本质上就是自圆其说的一个过程。

致设计:平时会从那些地方吸取灵感?
子画:我从老早就开始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一些小的想法,我最早起名为小事计划,今年赋予了一个slogan,叫:人间无大事。
都是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的事情或话语,当他们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快速的有一种共鸣。
致设计:比如有那些呢?
子画:比如很简单的:堵车时会庆幸自己之前撒了泡尿,再有如:深夜加班,或者身处在火车站看到周围过年回家的人潮,会想,原来甭管多晚,一直都有人忙着回家、再比如找人办事的时候会想,在社会上身份很重要等等等

致设计:然后通过这些痛点,来发散文案,让用户有一种被雷劈中的感觉,
子画:是的
致设计:之前看过你们一个作品叫,纪泽酒记,里面有句文案我感触很深就是“既然酒局无可避免,至少喝的安全一点”当时就特别又共鸣。
子画:我们想着的都是从细处入手,引发共鸣,产生联想,种下印象,这样应用在商品描述上,哪怕你不买,没关系,你再看别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会想,哎?为什么别人没这么说,你会不自觉的去想刚才有共鸣的地方,不自觉的去对比。

致设计:我发现你们写的文案都好押韵,甚至有些让我听到了哲学文化在里面,正在听电台的朋友我随便念两句给你们听听,第一段,我想陪你拥抱每一缕阳光,我想陪你度过每一抹夜色,这种就感觉很有代入感,闭上眼就能联想到画面,
还有,让昨天留在昨天,让今天活在今天,听起来就很深奥,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写这种东西有什么技巧吗?
子画:要说技巧的话,那就是先联想,联想出画面或者场景,然后从细微处描写,别急着把场景表现出来,用细微的一些动作啊,一些小地方的描述去让读者代入画面,我举个例子。
17年底的时候,我们接手了一个茶叶的案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用电影叙事的方式,用镜头化的语言去做一个静态的东西,先说,这个东西不是淘宝的那种详情页,东家的产品本身就是茶叶,当时大家都在讲产地,讲大师,但大家其实日常喝茶挺随意的,越来越少有人肯静下心来遵循古法一步一步的泡一杯功夫茶。
当然,招待客人什么的不算哈,取而代之的是常见的信手拈点茶叶放到杯子里,添上热水,就能喝上挺长时间。比如他喜欢喝毛尖,又喜欢喝茉莉花茶的香气,他会泡毛尖的时候放一点花茶进去,这都是自己的喜好嘛,所以他就问我,想卖常规茶叶的同时,搭配花茶,会有不同的味道,问我能不能搞,我说搞,但我们不直接贩卖茶叶,我们贩卖另一种动机。
致设计:贩卖动机?
子画:是的,我们当时找到了一个词汇,叫做“焦虑”
焦虑,是现代相当一部分人普遍存在的现象,什么是焦虑?
01.感到威胁
02.看见别人好像都很顺利(成功)
03.找不到突破口
这三个加起来,你开始心跳加速,这就是焦虑
致设计:这么一说,好像是哎,感觉每个人都会有
子画:对,美国心理学家(罗格)说过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或者是改变自我的正常状态。在这样一个时代,焦虑的人才是能够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比如说小A,是个新时代“有为青年”,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的时候,每天都朝气满满,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应届生,到各种表格,软件都做的炉火纯青,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沾沾自喜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刚开始那一两年,他的成就感爆棚。
后来被委以重任,独立负责一个大的项目,才发现,这些事情并不容易,他每天忙的晕头转向,成绩却不如从前,和刚进公司的时候比起来,根本看不到明显的进步,甚至有段时间,一点长进都没有,看到公司每天新人进,旧人出,关键是别人都感觉进步明显,成长的也快,而自己却止步不前,他焦虑了,他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他考虑自己是不是要离职,趁着年轻,换个职业试试看…
对吧,有没有共鸣?
致设计:有,感觉好像再说自己
子画:其实小A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样子,如果小A坚持下去,并找到对的路子,突破那个阶段,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以后的路子就会好走很多,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死在了那个“成长区”,成长区就是你考试从80分努力学习考到90分,可能需要花一些功夫,但你从90分考到95分,每一分都走的很艰难。
错不在他,当岔路摆在面前的时候,谁也不敢肯定哪条路是正确的,就比如我,做设计,刚毕业看到圈内大神,今天流行这种画风,那就赶紧跟风学,明天流行那种,那就马不停蹄的换,生怕被时代抛弃,但进步非常慢,离了致设计做不了图,没地方抄。
致设计:哈哈哈,刚开始确实都这样,有些时候感觉遇到了瓶颈,不知道如何是好,那段时间就会很着急。
子画:对,但你想啊,其实我们的眼睛里早已装着我们看到过的风景,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利用,我们紧跟别人的脚步,却往往忽视了自己走过的路,慢下来,沉淀自己之前所吸收的东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很多东西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段时间,一个小伙伴,叫方圆几里,找我说,遇到了瓶颈,看别人写的东西都很好,自己就是写不出来,我说你别着急,静下来,然后我就跟他说了刚才的这些东西,他说,他很早以前,根据自己真实的感悟,随手写过一句话,叫“拥有柔美的声线 如果没有良好的麦 那听见的 也只有你自己”
你听,把他用在麦克风的商品文案里是不是也很棒
致设计:是的,有一种自我认同感
子画:慢下来,总结我们看到过、学习过的那些版式、那些画风,就会不自觉的突破困扰我们的瓶颈,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踏踏实实的走下去就好了,所以啊,当时茶叶的主题就是:脚步越快,越浪费时间。
致设计:那这个茶叶你们是怎么做的
子画:我们设置了三个场景,环境,应对生活中有不同困扰的人代入其中

开头的场景是在电梯里面,很多人,各楼层的都有,公司在18层,客户等得不耐烦了,你本来早就到了,但是昨晚做资料忘家里了,又跑回去拿,一来二去,折腾了不少时间
所以我们给出的文案是:是什么让你如此匆忙
以至于乱了阵脚。
-
客户等在18层
而我,
还停在11层。
很多时候明明不该犯的错误却犯了,你会恨自己不争气。
镜头来到第二个场景,你在吃着饭,短信响了,一看,是还贷短信
是什么让你如此沉默
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
是这月还贷两千三
余额,呵
还剩九百八
致设计:哈哈哈,蚂蚁花呗10号还款
子画:哈哈是的

第三个镜头是深夜在公司加班改方案,但是孩子今天过生日,老婆早就准备好了,孩子的姥姥也做好饭菜等你回家,但这一等,就到了夜里的两点多
是什么让你如此疲惫,
连短信都不敢去看。
-
是为了赚钱
也和科比一样看过凌晨四点的城市
但我觉得,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还记得科比的那句经典的话吧
致设计:记得,我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子画:你看,现在这个社会,晚上熬夜早已不新鲜了,我们也都或多或少的见过凌晨的城市,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曾经你也意气风发
台下有为你想起的掌声
-
从毛头小子,到职场精英
你进步飞快,你步步高升
你努力学习别人的经验
你不敢停步
以为那样能在将来走在别人的前端
-
你惊羡着别人的一帆风顺
自己却感慨大不如从前。

你不确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你焦虑,你茫然
-
你也想试图说服自己
大不了从头再来

但别忘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永远不会成为你走过的路。
-
你的眼底,藏着的是看尽千帆的阅历
不过是从未停步,无从细阅。
到这里,我们把前戏铺垫好了,一步步的把代入感从压抑推到情感明朗,但和我们搭配花茶有什么关系呢?
致设计:对啊,还没出现产品
子画:别着急,接下来听我们是如何把消费者一步步引到我们的逻辑陷阱里的
坐,喝杯茶
不必拘谨繁文缛节
不必理会茶叶多寡

只需要挑一支喜欢的杯子
倚靠自己的直觉
-
不必追求水温几度
不用去想第一泡需要多久

或给大红袍添些茉莉提香
或给肉桂添些柠檬入味

或浓或淡
这是属于自己的茶味
也是自己味蕾能够记得住的味道

时光小盒,里面藏有四季的芳香
到这里就带出来我们产品了,
有人说你这样搞,我去买点大红袍,再买点茉莉茶不行吗为啥在你这里买
可以
但我们便宜啊
你买大红袍多少钱,你再买茉莉花茶多少钱,加起来多少钱,你在网上跟人家说,我就一样要一点,人家卖给你吗?
我们都是小包装,早就给你分好了,各种口味应有尽有,随你回去怎么搭配,一步到位
说白了就是常喝茶的,有自己明确喜好的,他们不一定看的上我们
但我们最终卖给的是那些年轻的,不常喝茶,又想尝试不同味道的人,给他们行个方便。
致设计:你觉得你们每个项目都是在讲故事吗?
子画:并不是,故事只是一种表现,如果都讲故事,听的不烦,我们讲的也烦了,我们是为了让品牌或者产品更亲近一些,大多数商品弄出来都是给人用的,所以设计也好,策划也好,也都是对人服务的,你像波子讲设计的温度,子辰讲产品的洞察,文案本就是设计的一种。
致设计:我记得你们之前发布了一个烟台苹果的详情页,留言板全部都是说,这是我第一个看完的完整的详情页,看完很感动,有些人甚至看了两三遍,我觉得这就是文案的力量吧。
子画:那是16年的事 我做的第8个实验,找到了和消费者沟通的一个方式,微博上有个博主 ID很有意思,叫做:我在人间捡故事。
每个人都是故事 有的温情脉脉,有的跌宕起伏,观人的过程就是观己
像我刚才说的,别人看过的风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脚下的路,但我们可以翻翻故事,也是一种受益呀。

致设计: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子画:苹果那个 商家不推 可惜没测出有用的数据,但是酒的那些 数据都还不错,比如最早的老酒,30天卖了660多万。
致设计:那还不错啊,之前我有个问题忘记问了,你之前是学什么专业的?好像写文案没有专门进修的地方吧?
子画:我学的广告,12年底毕业进的代运营,文案是我做过很多次实验之后才决定走的路子。
致设计:我觉得做为设计师,尤其是电商设计师,是非常需要写文案这种技巧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快速提升呢?或者说有没有什么套路可以遵循?
子画:文案这一块,说实话,我们也是在不断摸索,要说技巧的话,还真是有几个,当你文字感觉写不出太好的意思的时候,那就先让句子读起来顺口,就可以往句式上去靠,句式就是我们小时候学语文学到的那些,什么排比句啊,什么联想句,倒装句什么的,举个例子哈,比拿小孩用品来说,我们想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情感,一般怎么写呢,都是什么用的安心,给孩子安全的爱什么的。很平
我们之前曾经那么说:知道你初为人母,许多随意变得挑剔。
如果你想不出来怎么写,怎么办呢,那就可以往句式上靠,比如刚才那句的意思就可以用可却句型去造句,那么可以这么写:对生活曾满不在乎,可对小小的你 却不敢丝毫马虎。
如果用联想句去造句呢,就可以这么写:像小时候在妈妈的摇篮,慵懒而惬意的安然。
所以说文案关键的两个点是,第一,文字千万别太多,看起来费劲
第二,写的东西一定要让人看懂
遵循的一个逻辑就是:引发共鸣,产生联想,加深印象继而冲动转化
多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场景,写东西,就会真诚的多。

致设计: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能不能用平常写文案的手法和致友说些心里话?
子画:我的心里话还是那句,江湖一直在,咱们,都别急。
在这祝愿各位:
新的一年,稳中带皮,四季平安,身体健康,一稿就过,天天收钱。

使用微信扫一扫,听电台更方便,欢迎订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