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来了43----惨烈的面试一个接一个
2020-07-20 12:19:40
- 老婆给小七报了5所要面试的学校。
里面不乏各种家长挤破头争相要把自己宝贝送进去的名校。
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家门口的那个。
其他的学校,姑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看看这边的名校究竟是什么样子。
Too Young Too Simple
见识到了别人家的孩子,才理解了小时候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
原来,残酷的竞争,从这个年龄段就开始了。
有的学校的面试,如果作为没有经历过这种炼狱般流程洗礼的家长,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岁的孩子,要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老师看着孩子说:“请到那边的篮子里把红色的球拿给老师好吗?”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考核了三个基本点:
理解指令,寻找目标位置。
理解颜色
理解形状
我尝试过教小七颜色,也许是我自己方法的问题,让1岁的小盆友理解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能让她区分开来。
而我面前的那个小女孩,能够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回望她身后的爸爸,在得到爸爸的肯定后,她离开自己的座位,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再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全程安静,没有一丝情绪的波动。
后面的爸爸,露出一丝微笑。
我崩溃了。
因为在我的认知体系里面,这种行为的养成可能是要接受军事化的严格训练才能做到,不管这个父亲是怎么教的,我大写的服。
而这样的父母,以及这样厉害的娃娃,在香港遍地都是。
果然,精英要从娃娃抓起....
在这之前,我从来都不太认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毕竟,童年只有一次,他们应该像现在这个年龄该有的样子,认识这个世界,放飞自我,在快乐中成长。
而现在,我多少能够理解虎爸虎妈的存在。
这两天,刚刚看完印度的神片《起跑线》。这个国家总是能用各种诙谐却又恰到好处地节奏,幽默地谈及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而这次的主题是教育,或者说,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
也正是这种焦虑,让我们在选择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环境里充满了挣扎。
一方面想让孩子开心快乐,另一方面,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是不是一个谎言呢?
应该不是,但我觉得可以换个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我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因为道路有很多,远不止这一条。
-
-
-
-
-
-
-
-
-
-
-
猜你喜欢
-
8191
14
0
-
3978
2
0
-
14876
4
0
-
-
239
0
0
-
411
0
0
-
421
0
0
-
350
0
0
关闭
-
6043
1
0
-
5362
0
0
-
4058
0
2
-
1945
0
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