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大小是再常规不过的产品属性之一了。在以前,我们电商设计师是在设计维度想把产品大小做好看,又或是在产品角度思考体现产品多大等卖点,可结局大多是产品大小这一“卖”点走进不了顾客内心,不能让用户知道产品大小和他们有啥关系,便无法形成真正的产品“买”点。所以,我们有必要抛开“卖”产品大小的角度,而从顾客“买”产品的角度,从用户思维去感知产品大小所能为用户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带来的好处。对于产品大小这一常规属性,我们又该如何在用户角度去打造并形成它的买点策略呢?
首先在打造关于产品大小的买点策略前,我们先需要做到正确的表达产品大小。很多时候,我们电商设计师在表达产品大小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即便用户看了我们所设计的图片或视频,依旧不能正确感知产品大小,无法第一时间内获取正确信息,无法使用户一眼就懂。
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设计师没能在图片或视频中引入合适的参照物。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如果你想要你的目标用户清楚直观地知道产品有多大,仅标明长宽数据往往不是最好的方法,利用用户日常所熟知的物品进行参考往往更加有效。以下是电商设计中常见的几类参照物引入的方式: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引用模特人物:如产品是较为迷你的孩童洗衣机,那么在标明产品高度的同时,可以引用站立的小孩作为参照物。如果产品是较为大气、大容量的冰箱,可以引用身材魁梧的“家庭煮男”作为参照物。同理,大空间浴缸则可以考虑有一位女士悠然躺入鱼缸的姿态来表现其宽敞,大型鱼缸则可以考虑在其中饲养一条大型品种的观赏鱼作为参照,等等。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引入手势:当产品为精致的随身或贴身物品,大多时候可以利用手势的引入来表明其大小。如下,就是利用手心抓住产品的姿态,体现产品如“掌心大小”,结合小包的融入,产品迷你便携的买点则体现出来。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参照裤兜:“装入裤兜”也是常见体现产品大小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放在口袋里的物品,例如纸巾、钱包、充电宝、手机等等。如下,就是通过将纸巾装入口袋,同时利用和产品外观颜色一致的服装来建立视觉美感。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参照脸部:如下,就是通过将产品参照女性脸部,体现产品大小的同时,更散发出一种精致感。类似的体现方式,还可以用于剃须刀、吹风机等个护电子产品。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引入物体参照,这里主要讲两种方式,分别为刻意引入和周边自然物参照。
刻意引入:是电商设计时通过对比参照物强调产品大小的一种常规手段。例如在描述大号骏枣时,将骏枣与鸡蛋同时进行拍摄,并描述“如鸡蛋般大小”,生动且形象。
如下,则是通过引入卡尺,来加深强调产品笔触的细腻程度。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在此也需要稍微谨慎的是,刻意引入的物体要么和产品有直接联系,如表明咖啡勺大小时引入常见的咖啡杯,要么是常人所熟知的物体,例如硬币、鸡蛋、卡尺等。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周边自然物参照:利用产品周围的自然存在的物体进行参照,是我认为比前面“刻意引入”的更好体现。这种方式需要我们优先去研究产品在用户生活中最可能出现的生活场景,并将以利用。这种方式在表达产品大小的同时,更营造出产品在真实生活环境下的场景氛围,相比“刻意引入”,削弱了不必要的突兀感。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如下,类似一款家用手机支架,它大多情况下用于用户休闲影音使用,周边自然存在的牛奶杯、手机、手势等元素,在表达产品大小的同时,也营造出一份舒适的生活情调。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为什么说引入参照物更为有效,其实它的原理就是调用用户认知,把我们商品的某一特性与目标用户所熟知的常见物品进行挂钩、关联。利用用户心里对某件事物的常规印象,来方便用户进行判断。例如“指尖上的充电宝”、“掌心大小,握着刚好”等,都是不需要通过“教育”用户,用户就自然一眼即懂产品大小的。所以说,最好的对电商用户的“教育”是不教育,是调用消费者认知,利用天然的认知作为资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认知更多时候是一种生活常识,它不一定就是事实真相,有时候更甚是天壤之别。所以这时候我们到底要利用事实还是利用用户认知呢?其实这里依然是利用用户认知,因为用户认可的东西,他们才会觉得这是对的,毕竟我们的产品是卖给认可用户自己观点的人,而并非去强扭用户的观点,去影响他们的认知或为他们重新建立认知。如果这样做,他们会反感这种“被教育”的感觉,反而会让顾客离你而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调研产品目标用户的心理,去观察他的日常生活、理解他所在的文化、环境等。
所以,这时候我们电商设计师一定要切记,我们所设计的图文或视频内容,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基础上,一定不能过于天马行空,它必须基于用户认知为前提,方能降低用户理解和识别成本,让用户一眼即懂。
舒尔茨曾说过:“顾客想要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解决方案。”西奥多莱维特也曾说:“请不要给我鞋子,请给我速度;请不要给我房子,请给我安全感。”
也就是说,用户本质上并不是来买一款产品的。就产品大小这一属性而言,对于一部充电宝,我们卖的不是产品尺寸多少,而是让用户买它能很方便装进兜里。对于一个收纳箱,我们卖的不是产品体积多大,而是让用户买它能装很多衣服。对于一台迷你吹风机,我们不是卖产品重量多少,而是让用户买它可以轻松拧起使用。
所以说,光讲大小是不够形成买点策略的,要思考为什么要讲大小,讲了大小是为了体现产品具备哪方面的优势,这个优势能够我们的用户解决哪些核心的问题?能为用户提供哪方面的好处?……把这一系列问题想清楚,才是我们打造产品买点策略好的开端,它也为我们电商设计师在做买点可视化时提供了新的思路。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产品大小来打造买点策略呢?
小巧轻便是不少出差、外出游玩或随身出行人群对随身携带品的必须要求。 便携成为了这类产品必不可缺的基因。通常地,我们在表达便携的同时,有必要强调其重量,因为足够轻才便携。尤其是女性随身用品,例如迷你电风扇,更有必要表现其颜值,因为这类便携的物品必须要“拿得出手”、“晒得出圈”!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当家庭空间、储物柜、办公桌等出现空间拥挤的情况时,小巧不占地、易收纳的产品便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如下面这个净水器案例,通过与厨房台面高度、人物高度以及相对宽松的净水器放置区域,来表达产品不占地的优势,为家庭厨房不够宽敞的人群提供解决方案。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以下案例,当不能直观了解产品容器大小时,通过引入常见的水杯,来帮助用户直接获取有效信息:“原来它可以榨6杯豆汁”,用户瞬间能理解产品容量。特别是对于那种能装很多吃的、或很多用的产品,这招相当有效。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张小龙曾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中说道:“人是跟风的,“时尚”是重要驱动力”。利用产品小巧来打造颜值买点,是时下热门的产品经营策略。在利用产品小巧做颜值特色时,要首先确保产品本身的颜值驱动力是否足够,同时通过搭配一定精致的场景元素作为代入,来强化颜值感。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在某些时候,描述产品内空间大小是为了表明其易清洗,母婴和生活用品尤其多见。以下案例中,融入手势和未融入手势对表达产品易清洗这一买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在电商设计中表达大小寻找参照物时,尽量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确保真实感为前提。不要过度夸张使用大小对比,避免造成夸大事实和传达不明确信息。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以一款行李箱为例,选择了以纯产品展示和模特参照2个相对极端的视觉设计方向做为对比,来改良描述行李箱大小的可视化方案,以此降低顾客选择成本,引导顾客下单。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在表达产品大小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作为参考物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表达产品大小,一定要找到它的大小所能为用户解决的核心问题,去打造并形成以围绕大小出发的产品买点策略,否则宁可不谈。
作者:张详情电商全案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