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巧匠聊设计(ID:qiaojiangtv)
过年了过年了!
今天中午那个“还活着却被怀念的”周董发歌了!他还是那个他,带着《最伟大的作品》让小编提前过大年
了。
真是戳在小编的心巴上了
中午看到几个同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悄悄话,小编一时好奇凑上去听个热闹,好家伙,原来是在讨论我的
神,都在说MV里的艺术家,作为艺术系科班出身的我居然啊吧啊吧插不上话,一生要强的巧匠小编绝不服
输,一下午PPT没做也要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哥穿着复古西装
拿着手杖弹着魔法乐章
漫步走在莎玛丽丹 被岁月翻新的时光
望不到边界的帝国
用音符筑成的王座
他西装革履在自己的音乐王国怡然自得,手弹钢琴顺势穿越到1920与马格里特、达利、常玉、莫奈一起共探艺
术灵感,还和徐志摩一同喝了杯咖啡。
啊偏执是那玛格利特 被我变出的苹果
超现实的是我 还是他原本想画的小丑
不是烟斗的烟斗 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
请你记得 他是个画家不是什么调酒
玛格利特(1898年-1967年)
20世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创作风格专注于奇幻、充满特色构想,将普通的物品构成怪异的视觉效
果,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令人沉迷的死寂来表达他理性的观点。
| 啊偏执是那玛格利特被我变出的苹果
《人类之子》| 玛格丽特,1964s
苹果是《人类之子》标志性的物品,这幅自画像的脸被悬空的苹果所挡住,男子左手臂诡异地向后弯折。我们
想看到的东西总是被遮蔽,而人的天性也是遮蔽越想揭开,殊不知揭开后的问题是否还是我们想知道的。
| 不是烟斗的烟斗 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
马格利特这件作品只有一只烟斗和一句“这不是一只烟斗”,正如他声称自己不是一个画家,用语言的误用来
揭示我们要辨别画里描绘的世界和本质世界的区别。
歌词中所唱的鸽子作品名却是《戴圆顶硬礼帽的男子》,头戴礼帽,身穿大衣是在20世纪是普通绅士的形象即
是马格利特本人,他自己的解说是这画上的肖像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市民。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子》| 玛格丽特,1964s
| 请你记得 他是个画家不是什么调酒
马格利特说自己不是画家,但他真真实实是一名画家,至于“调酒”,单纯地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撞名了的鸡尾酒。
弯了汤匙借你灵感不用还我
龙虾电话那头你都不回我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1989年)
| 达利翘胡是谁给他的思索
达利潜意识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荒诞的幻想,还能将这种离奇而有趣的意象视觉化,杰伦也在问“是谁给了他
的思索”。
| 弯了汤匙借你灵感不用还我
而“借你灵感不用还我”我觉得可以参考达利所说的“不想模仿任何东西的人,什么也创作不出来。”因为他
曾为了灵感去过精神病院,去了解精神病人是如何用超乎常理的思想解读这个现实世界的秩序,并将这种超现
实的幻觉用艺术的形式揭露出来。
《毕加索在21世纪的肖像》
同为20世纪西班牙艺术画家顶流,毕加索和达利之间渊缘颇深,《毕加索在21世纪的肖像》是他为毕加索所画
的肖像,作品中展现了对毕加索既恐惧又欣赏的态度,对毕加索的感情也是既爱又怕模棱两可。
| 融化的是墙上时钟还是乳酪
我也想知道《永恒的记忆》那幅画中软踏踏的钟表在达利怪异般的梦境中是不是由乳酪衍生而来的,这种幻觉
景象的解读答案有很多种,怎么去理解它就是我们潜意识里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放映。
《永恒的记忆》| 萨尔瓦多·达利,1931s
| 龙虾电话那头你都不回我
《龙虾电话》是达利为好友爱德华·詹姆斯设计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具。
从他的自传《达利的私密生活》中对这件作品的调侃:“我不能明白,为什么当我在餐馆里点一份烤龙虾的时
候,上来的永远不会是一只烤电话机。”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创意设计很满意,充满自信。
《龙虾电话》| 萨尔瓦多·达利,1936s
浪荡是世俗化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
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常玉(1900-1966年)
画家常玉一生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不知是多少打工人的梦想,而他画笔下的“浪荡与自由”却是显得十分寂
寥。
1901年生于四川南充的常玉少时是个富二代,21岁那年远赴巴黎勤工俭学。
放在现在,他绝对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美院爱咖啡馆、不爱技法爱自由,他最喜欢的是在咖啡馆里用
艺术加持艺术,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如此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心性,也为这位富家公子大
起大落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常玉与约翰·法兰寇 | 约1930年
MV中常玉的场景设定也非常贴切,不爱去上课的艺术家
通过MV当中的场景设定也能看出,此时正当美好的常玉绘画作品还集中在裸体的创作当中,表现形式也非常
丰富,与后期的作品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早期的作品有油画、水彩、水墨,还有极简画风的炭笔,并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此时他的风格还依旧
是洒脱畅逸,也能感觉到常玉在试图突破束缚而探索。
注意墙上的画作
而友情出演的徐志摩飘飘洒洒的“宇宙大腿”的四个大字,也将常玉在绘画上具有的时尚意识与先锋精神高度
概括出来,他具有个体化、抽象性的艺术表达,将流畅又随性的画风体现于裸体题材创作上。
常玉,作品名及年份不详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一反常人裸体画的表现角度,他以裸女的整个身体轮廓表现他心内的风景。常玉笔下的纤细
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
常玉,作品名及年份不详
《黄毯上的裸女》| 常玉,1930s/40s
常玉画的背式视角的女人体特点独具,在这幅《黄毯上的裸女》中的女体含羞带怨的体态和青丝发髻出挑惹
眼,颇有常玉自言的“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而常玉后期的作品在MV中并未展现,乐曲进行到这段也悄然转变,或许这也是周董的温柔,不忍看到如此自
由的艺术家清冷寂寥的结局。
大片的混沌与空白和蜉蝣天地的动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常玉缓缓一笔便是天地苍凉,孤单的动物落寞的站在
画布中央,无所依靠,或许这也是常玉远在大洋彼岸的思想与不得意的内心写照。
《一对斑马》 | 常玉,1940s
《孤独的象》| 常玉,1960s
而这头仿佛迷失在宿命中的黑色小象画出了所有离家者的必然宿命,孤身一人缺少的归属感,让人不禁问起
“这头小象是否能走出这片沙漠?”
《青盆花与菊》| 常玉,1950s
周董在MV中为常玉变魔术中的这盆花也是非常细节控了,连枝丫的体态都完美刻画,这幅画在苏富比拍卖以
1.87亿元的天价成交。
小编认为,这里大概是杰伦的一个小小心愿:如果常玉先生能先画出这样一幅画,也许就不会郁郁而终孤独离
世了吧。
《白菊》,1930s/40s | 《青花盆与菊》,1950s
至于在MV中常玉赠送给周董的这幅画就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常玉也难逃“死了才成名”的画家魔咒。
常玉与在歌词中友情出演的蒙克一样,都一生坎坷。
蒙克 | 《呐喊》
由于家中兄长的离世他从富二代沦为了艰难度日的落难艺术家,活着无人赏识,逝去才被缅怀的遗憾。
也许周董的一句“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能带给不得意的艺术家们一丝慰藉。
小船静静往返 马蒂斯的海岸
星空下的夜晚 交给梵谷点燃
亨利·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的画家与雕塑家,也是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小编记得当年学美术的时候有一
个品牌的画笔就叫马蒂斯),出生于1869年的马蒂斯是家中的长子,不出意外也是富二代一位,他的父亲是一
位粮食商人。
亨利·马蒂斯 | 《自画像》,1918年
插播一条冷知识:
-为啥那么多画家都是富二代?
-因为以前要用面包来当橡皮擦。
青年时期的马蒂斯是一名法学生,在巴黎获得法律学位后他回家当了一名公务员——法院行政官。
《穿紫色长袍的女人》 | 马蒂斯,1937
马蒂斯画作 | 作品名及年份不详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1890年)
梵高出生于1853年荷兰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的作品可以说是相当高产,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米勒《拾穗者》
画风是这样的——
《海边的渔夫》,梵高作品,年份不详
以及这样的——
《吃土豆的人》,梵高
后来因为巴黎兴起的各种艺术潮流,给乡下小子梵高带来的极大震撼,这当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印象派”(没错就是后面要说的莫奈)。
到了巴黎之后,梵高的画风就变成了这样——
《播种者》,梵高作品,年份不详
还有这样——
《阿尔勒的卧室》,梵高作品
《星月夜》,梵高,1840s
而周董歌词中唱到的“星空下的夜晚”所提到的经典大作——《星月夜》却已经是他第二次精神崩溃时在医院疗养期间所作,令人感叹的是,这幅画完成一个月后梵高就离世了。
但关于梵高患有精神失常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无疑是他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打包送给了一个妓女(当然还有其他版本,无从考证)。
梵高 | 《割耳后的自画像》
其实纵观艺术世界,如果单凭贫穷或艰辛,梵高都不是最值得被反复撰写的艺术家,但他在一生一直处于遭人白眼和命运捉弄的情况下却依然为了自己的梦想近乎偏执,也许这才是最令我们动容的地方。
花园流淌的阳光 空气摇晃着花香
我请莫内帮个忙 能不能来张自画像
大师眺望着远方 研究色彩的形状
突然回头要我说说 我对自己的印象
克劳德·莫奈(1840年-1926年)
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是在艺术上对外界光和影的探索和描写,他们会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进行写生,去探讨这个世界的美好,纯粹地表达视觉上的感受。
歌词这里写着“花园流淌的阳光,空气摇晃着花香”就是指莫奈“天然”的画室——莫奈花园。
| 我请莫内帮个忙,能不能来张自画像
相信你看过莫奈的《自画像》也会被那股生动的情绪所冲击到,脱离了原本艺术呆板僵化的风格,更具传神的自画像周董当然也想来一张。
《自画像》| 克劳德·莫奈,1971s
借着与莫奈的问答,周董也在歌词中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衷和超越的欲望。
| 突然回头要我说说 我对自己的印象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的乐章,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真不愧亚洲天王,这股狂拽酷的劲儿我狠狠爱了。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都是未来艺术”这里是周董与莫奈跨时空产生共鸣了吧,周董对音乐的追求不希望被任何定义所束缚,就像莫奈刚创作《日出·印象》时也遭到传统派的诽谤和奚落却保持坚持自我。
日出在印象的港口来回
光线唤醒了睡着的花叶
草地正为一场小雨欢悦
我们彼此深爱这个世界
| 日出在印象的港口来回
《日出·印象》| 克劳德·莫奈,1872s
| 光线唤醒了睡着的花叶
莫奈爱花,他说:“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拜花所赐。”所以他的《池塘·睡莲》系列持续创作了29年,倾注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亦成为他追求艺术的寄托。
《池塘·睡莲》| 克劳德·莫奈,1897s-1926s
至于后面的钢琴家郎朗,确实不是小编擅长的领域,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来源:巧匠聊设计(ID:qiaojiangtv)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