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慕,首发:营销有一套
最近,奥利奥的存在感很足。
先是用了 2750 块饼干翻拍了《权力的游戏》的片头,最近又因为用了 10600 块饼干还原了故宫建筑,上演了一出“宫廷大戏”,一下子点燃了网友的讨论热情。


事实上,奥利奥一直在追热点这件事上表现不俗。
早在 2012 年,时值 6 月“同性骄傲月”,奥利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照片,把奥利奥经典的白色夹心改成了六色彩虹来表达支持,虽然有一些网友表示“罢买”,但此举还是赢得了大部分网友的力挺。

2012 这年还是奥利奥的一百岁生日,于是品牌推出了 100 周年系列海报,回顾了 100 年的大事件,如:1912 年见证《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上映、1953 年 见证人类登上珠峰、1969 年见证人类登月成功……硬是把自己的生日做成了全民热点。

前两年一本涂色书《秘密花园》风靡全球,掀起了一股涂色潮流,奥利奥也瞄上了这股势力,顺势推出“涂色包装”,成功蹭了一波热度。


阿慕也翻了几百条奥利奥的微博,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它们前几年还是这种纯纯的画风,创意主要围绕饼干+牛奶的组合展开:

最近开始把饼干创意蹭到电影热度上去了:



把海报主角换成奥利奥饼干,竟然还别有一番逗趣。
自从有了社交网络,大至一场营销战役,小至一张 Social 海报,品牌的追热点姿势一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有一战成名的华帝,在世界杯期间的“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成为借势营销的优秀案例;也有一直 Social 高手自居的杜蕾斯,发生了不少翻车操作…
看完奥利奥的操作,或许可以从中总结出两点经验:
对其他品牌来说,万物皆为热点,但对奥利奥来说,万物皆为奥利奥。
从上述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奥利奥的追热点姿势,都离不开“饼干、牛奶”这两大元素,并不断重复、重复、重复,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感官营销》这本书中就有提到“粉碎效应”:除去 LOGO 之后,还剩什么?把它们的色彩、图案、或形象单独拎出来,还能被辨认出来吗?
当看到老鼠头上有两只黑色圆形耳朵,没有 LOGO 但脑海中会自动浮现迪士尼乐园的画面;当看到一个空白玻璃瓶形状,就算没有 LOGO 我们也知道是可口可乐家的…

当把品牌中的元素做强大,以至于能够独当一面,又能和其他元素高效整合,这样的品牌就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昨天 5 月 27 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2019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2018 年 12 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填用手机上网 5.69 小时,比 2017 年增加 1 个小时。
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想从中捞出 1 分钟来让用户注意到自家品牌,却越来越难了。
品牌们需要与用户发生更深入的关系,于是我们会看到,奥利奥出权游饼干、故宫饼干,大白兔奶糖出香水,锐澳推出墨水鸡尾酒…其实都是借助产品创意,透过视觉、味觉、嗅觉等五官体验,与消费者产生更深刻的联结,形成长尾效应。



107 岁的奥利奥虽然是个老品牌,却对热点有很强的敏锐度,并且坚持围绕饼干这一核心产品元素做创意,在追热点这件事上自成一套,把一块看似简单的黑白饼干,玩得很出彩。
作者公众号:营销有一套(ID:cbocmo)

今日视频
知乎儿童节「有问题提问大赛」魔性视频,皮起来连自己都怕
先要给各位知友们打个预防针,下面你看到的,可能是一个你不太认识的知乎。画面十分魔性并将引起强烈好奇,看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认识了一个假知乎。
上面一系列看似「脑洞大开」的视频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实事情经过要从一批「画风不太对」的问题说起。
知乎上有这么一类问题,乍一看,提问的人很「中二」;可细一想,还真好奇答案到底是个啥。
比如:

第一眼看的时候,简直怀疑提问的人脑子坏了。可多刷几次,忽然就开始想:「哎,是哦,为什么呢?怎么回事儿呢?」
这些问题,有着小孩子才有的剑走偏锋的脑回路,和不顾他人眼光的理直气壮。不禁令我们怀念起,二十年前那个傻傻地冒着鼻涕泡,却勇于用一个问题挑战周遭世界的小孩子。
在知乎上,我们从不轻易否定一个问题的潜在价值,即使它看上去有点呆萌、有点无用,但我们始终相信,永葆童心,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被小心呵护的稀有品质。
因为童心会长成好奇心,而保持好奇心,则是一个成年人通往更大世界的第一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