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要有光”
于是世间便有了光
今天大可分享的这位设计师
一辈子都在研究“光”
他一生只设计一种产品
且只服务于一家公司
这种专注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他就是Poul Henningsen
Louis Poulsen公司的御用设计师Poul Henningsen
作为20世纪初灯具设计界代表性的传奇人物,保罗·汉宁森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实用与美妙光线的设计研究上,在他的无限创意下,更是诞生出了多达100余种不同的灯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传世之作——“PH系列”吊灯。
Louis Poulsen x Poul Henningsen
他设计的PH系列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统一——每盏灯的灯罩都遵循“等角螺线”的曲线角度,既确保了优雅美观的造型,又能避免灯泡的炫目感,并在绝妙的反复折射与扩散中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所有的PH灯的灯罩曲线都依照等角螺线设计
“不管开关与否,灯都必须是美的”
——正是保罗·汉宁森穷极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PH灯最特别之处在于,你不会看到直射的光源。保罗·汉宁森认为一天中光线最美的时刻在黄昏,而灯具是黄昏入夜后才点亮的,亮度自然不能高于黄昏光线。于是他想尽方法通过灯具来延长黄昏时光,并将其融入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中。
“如果在夜里你看向一个人家,里面一片黯淡,那一定会很失落。
为家设计灯,那便是最难也最高贵的事了”
灯~
等灯等灯
从1924年到1967年逝世,保罗·汉宁森与路易·保罗森公司建立了终生的合作关系。次年,他设计出了一台由3层灯罩组合而成的吊灯,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成功摘得金牌,荣获“巴黎灯”的美誉。在汉宁森的巧妙构思下,3层灯罩的组合让炫目的光源被完全隐藏,通过层层反射,令灯罩整体散发出均匀柔和的光芒,从上到下半径递减的设计,令最底部的灯罩达到聚光的效果。
PH 4/3
1966年发布的“PH4/3”系列,是汉宁森毕生中的絶作,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一50多年前的设计风格仍然极具现代主义与时尚感,也使得它经久不衰,成为最为长久的畅销款。
丹麦最流行的“PH5”系列
优雅的灯身曲线,即使不点亮依旧美不可言
1958年,在哥本哈根的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玻璃、灯光与色彩展“上发布的“PH5”系列,一经亮相就气势如虹地跃升为丹麦最流行的时尚灯饰,荣膺丹麦“国民之灯”的称号。自发布以来历经近60年的岁月,至今仍为全世界所推崇。
PH5经典款
PH5系列由4片灯罩层叠而成,与PH4不同的是,顶层的灯罩采用向上扩散式设计,将强烈的光源首先投射在第二层的表面上,通过层层过渡,实现色调渐变的柔美效果。为桌上的阅读带来了便利。
PH5系列
PH5系列60周年
1958年,保罗·汉宁森为哥本哈根的社交场设计了一盏惊艳世界的艺术典藏级的吊灯“PH Artichoke”,确立了20世界灯饰设计的代表名作地位。整盏灯由层次分明的72片美丽“羽翼”拼接而成,不仅外观华丽诱人,实用性同样卓越。
PH Artichoke
每片灯罩的角度都是很有讲究的,能将灯光完美地操控,经过重重反射,在表面形成柔和的间接光源,抵消眩光,从而带来极佳的照明体验。当然了,这台“神灯”的代价也相当庞大——制造一盏PH Artichoke所用到的组件多达100余件,更是需要在25名熟练工匠的合作下才能完成。
PH Artichoke
历经多年考验
PH系列
展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造型简洁优雅,注重形式美感,不依赖装饰
大量采用构成主义的方式
是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
用拼贴画呈现出 “PH5”截面的宣传海报
来自处女座设计师Poul Henningsen的手稿
为了设计出一盏令人使用起来更舒适的灯,所以不惜耗费心力地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试验、运算,精确到每个细节,直至调节出满意的柔光效果,我想这就是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的原因吧。
这一盏灯照
亮的不仅是黑夜
更照亮了一个一生专心做一件事的灵魂
向设计大师致敬
向每一位专注设计的人致敬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