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从微信问我,当初我为什么有一段时间从设计行业脱离到了销售行业而后又再回到了设计行业。
这一段经历有很多人问过我,但我都没有很详细的说过这件事。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来问我,是因为现在他面临的情况跟我当初很相似。
无非就是在公司里自己努力做的东西各种得不到认可,不知道自身价值所在,感觉不到意义,以至于到对行业的失望以及逃离。
当时他向我咨询的时候自己已经提交了辞职报告。
01
我初入社会的时候,在一段时间里也都会有一种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特别是在自己做的事情得不到认可的时候,这种感觉也更加强烈。
而人性有一种很普遍的缺点就是找原因的时候永远是针对环境,同事傻逼,领导傻逼,公司傻逼。
想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很困难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有的人一生都没学会克服这个缺点。
而我在当时显然也还没学会这一点,所以我也是一个只会抱怨领导的傻逼。
有很多时间抱怨,却没花哪怕10分钟思考一下自己。
02
虽然客观因素也会存在,但是一个人要改变环境是无比艰巨困难的。而想改变这一切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
当然在这里撒鸡汤不是我的目的,这句话虽然听着有点鸡汤的味道,但我在此特别强调,绝对不是鸡汤。
我是不推崇成功学也是不崇尚读太多鸡汤的,我早期就受过他们的毒害。
每个人随着成长都会被环境、长辈们不断灌输各种观念,以此来构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想要改变一个人,相当于就是改变别人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世界。难度可想而知。
04
记得我从小就很喜欢计算机,家里人都称呼我为电脑迷,沉迷于研究计算机的一些技术,只要有一台电脑我就可以一个人自娱自乐一整天。
还比较喜欢创造性的东西,所以读书的时候也是选了跟这两方面相关的设计专业。
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厉害的设计师,优雅的喝着咖啡,坐在泳池边,面对着夕阳从容的处理着工作。
身体健康,经济独立,自由,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理想。
但在没看清事实的当时我连我喜欢的电脑都变成了我想逃离的理由。
05
当时所谓的理由大致是这样的:
中国设计行业不行,都是一群不懂设计的人在对设计师指手画脚的,而且设计这种东西太虚了,肯定这个人觉得很好,另一个人就觉得是一坨屎,每天对着电脑坐8个小时,我眼睛都快瞎了。
再加上以前受过一些成功学毒害,经常看到有很多人都是从事销售经过努力然后实现财务自由的,所以对销售这个工作也抱有一些遐想。
所以辞职以后,回家休息了几个月,我就选择一些比较知名的公司投递简历了,这里就不具体说是哪个公司了。
当时我讲述了关于我是如何从社交障碍的内向型变成敢于公开发表意见获得能跟陌生人侃侃而谈的能力,甚至让别人以为我天生就是这样开朗阳光的外向型。
面试官对我这故事很感兴趣,加上临场表现不错,就经过了第一轮群体面试。
随后面试还足足面了三轮,最后才经过了测验成功拿到offer入职。
(如果有比较多朋友对我如何从内向型变成伪外向型的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后面找个时间写一写)
06
之后每天风吹日晒的在外面奔波,工作时间比正常上班长一些,当月业绩没达到或是当天任务没完成加班就变得无期限起来。
可能之前的人生让我主动开口说话的人加起来都没有干销售一个月的人多。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拒绝变成了家常便饭,如果说做设计的时候是十稿能有一稿爽快定稿的话,那销售起码也是100个人有一个人有意成交。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抗压能力需要更强,你需要习惯拒绝,习惯失败,并且不为所动。
如果你连当初被领导拒绝几个方案,或是改个稿的事情都整得你焦头烂额,心理不平衡。
那你又怎么能肯定换做其他工作你就能做得出色呢?
真正厉害的人,他能通过努力做把任何事情做好,当然也仅仅是能做好,不一定能做得出色。
和销售的工作强度对比起来,坐在办公室吹空调,偶尔加加班,被领导说一说的设计工作反而显得较为轻松。
就这样我经历了大约两个月的销售事业生涯,业绩并不是很理想。
我的领导们虽然想给我换个分公司说换个环境再努力尝试下,但我还是选择自己离开了。
07
后来回到设计行业是去到一家外包公司,去到哪里的时候刚好赶上老板需要一位设计主管但不想空降,想从现有的设计师中挑选。
当时我开始有了目标,每天都会很努力的去工作,开始有了一种比较正确的工作心态。
我开始计划自己的工作,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公司,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为公司考虑,为员工考虑。
自己做了较为周全的准备,在一次下班后跟老板主动请职,最后谈了薪资之后就算定下来了。
到后来换公司和到开始自由职业的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和心理上的转变。
08
现在回头看自己当时脱离设计行业的借口实在是有些好笑,完全就只是为了逃避自己没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这个事实所编造出来的理由罢了。
首先只是工作了不到两三年就开始质疑行业,甚至批判中国的设计实在是比较幼稚的想法。
没有了解过设计行业里正真的大师,没有了解过设计领域的牛人,不知道自己处在金字塔什么位置。
设计这个东西是不同的人面对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为什么有的人一个画面就能收几千上万,而你收100还有人嫌贵?
09
在这里熊猫想跟对事业或是对人生有些迷茫的朋友说一些话,希望对于迷茫的你们能有一些帮助。
记得以前在我有些迷茫的时候有一位长辈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你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你可以有三个选择,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要么赚钱。”
这是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可以让你走上行动的惯性,而不是在迷茫中静止。
我是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自己人生的节奏中前进,而不是被迷茫的人生推着向前,这样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把你推向深渊。
最近看了查理.芒格的书,他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说的句子也简短隽久,包含深刻的智慧。
“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取的。”
想想你想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想成为富人,那你的所做所为配得上它吗?你看着富人购买各种昂贵的东西,却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就我认识的厉害的人,无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积累才换来的成功。
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在不断的学习,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在不断尝试,当你还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已经获得了成功,虽然没有人会记得它失败过几次。
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中里面有一个“10000小时标准”的理论,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那你需要在这个领域上付出超过10000个小时,换算下来大约10年。
当然你看10年球也没法成为专家,因为你只是无意识的在娱乐而已。
其中的关键是需要进行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并不需要成为专家,哪怕你只是有刻意练习1000个小时,甚至100个小时,你都已经能做得比很多混日子的人好太多了。
10
现在,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如果你知道的话,问问自己现在的所做所为是不是能配得上它。
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科技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未来也将更需要专业化。
为了以后不被淘汰,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共同成长,共勉。
结语
(对我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我的公众号《熊猫设计师》里面有设计分享以及生活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