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纹样宝库中,有一种以柔美曲线勾勒出的永恒之美——缠枝纹。它以花草茎叶为笔,以连绵曲线为墨,勾勒出中华民族对生命、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缠枝牡丹纹,取牡丹之华贵,以婉转缠绕的波状枝茎构成网状骨架,是盛行于明的经典纹饰,常见于瓷器。其形态婉转流畅,结构繁而不乱,富有绵延不绝的韵律之美。此纹样深具吉祥寓意,既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延续,也承载了世人对昌盛、富贵与圆满生活的无限祈愿。

书籍纹样图赏《懿品博悟·中国纹样》明朝·万历-斗彩花卉纹葫芦瓶
缠枝纹,又称“穿枝纹”“串枝纹”,或泛称“卷草纹”“蔓藤纹”(日本常称“唐草”)。该纹样以植物茎叶、花朵或果实为元素,通过涡旋、S形等曲线循环相切,构成连续延伸的装饰骨架。此纹样可见于多国艺术传统:埃及、希腊、罗马常见缠枝棕榈与茛苕;波斯、印度则喜用缠枝葡萄与莲花。中国缠枝纹的成熟,被认为是在传统云气纹基础上,自佛教传入后吸收忍冬等外来纹样逐步发展而来,至唐代日趋写实生动。宋元明清各代,缠枝格式不断演变,如宋代“喜相逢”结构便与早期凤卷纹一脉相承。缠枝形态本身即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吉祥含义。以菊花为例,它被视作延年益寿之花,也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而“并蒂菊”因一茎双花,更寓意同心同根、福寿共生。

书籍纹样图赏《懿品博悟·中国纹样》元朝-景德镇窑红绿彩缠枝莲纹瓶
缠枝莲纹,是“万寿藤”(即缠枝纹)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盛行于明清两代。它以莲花为主题,经由藤蔓波状缠绕,形成连绵不断的吉祥图案。缠枝纹样源远流长:汉代铜镜边饰已见其雏形(时称卷云纹);魏晋南北朝通称忍冬纹;至唐代,卷草纹尤为奔放优美;宋明时期,缠枝花卉在建筑与器物上广泛应用,并逐渐程式化,衍生出缠枝莲、缠枝牡丹等多种门类,统称“万寿藤”,寓意福寿绵长。缠枝莲纹兼具“万寿藤”本身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以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它既寄托了生命流转、富贵绵长的世俗愿望,也承载了文人雅士对清廉自守、超凡脱俗理想人格的向往。

书籍纹样图赏《懿品博悟·中国纹样》清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耳四足盖炉
以上图样均来自热销书籍《懿品博悟·中国纹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小程序懿品博悟生活馆或主页其他贴文了解详情,也欢迎大家到我们平台来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纹样。

全部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