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画面空那么多留着跳广场舞吗?”老板指着我的设计图问道!

这种经历大家都有吧?
不过那是从前的事(小地方可能还是这样)。
而这几年随着极简风的流行,让大家都知道了好的设计应该要适当留白,但这也同时让很多新手走入了误区,以为设计必须大量留白。
留白实际上是一个挺难掌握的高级技能,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掌握得不好,留白就变成了空白!

画面空,很显然是由于画面元素太少,或者比例不对所造成的。空白过多会让画面显得很单薄,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设计感。
所以,强行把空白解释成留白是不对的。

好了,分清了留白与空白的关系之后,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画面太空的问题。

新手设计师们在做设计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的把文案、主图、背景拼在一起,然后就duang的一下,完工了!
最后的成品就像这样:

看起来好像没啥大问题?
颜色协调,主体突出。
唯一的问题就是。。。有点空。
如果再深入的思考一下,这个画面除了有点空之外,更重要的是,元素之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呼应关系,它们只是被生硬的拼凑在一起。
元素之间的孤立,会让画面形不成整体感,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画面显得很空洞。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画面主要由三类设计元素构成:文案、主图、背景。
如图所示: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从这三大要素入手,一一分析下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得画面显得更饱满、丰富。

大家看我的表演!

文案是所有设计元素中,使用起来最灵活的元素。因此,文案的处理对排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如果画面太空,我们通过下面三种方式来处理文案,使得它可以更好的填充画面。
这三种方式分别是:
大字
小字
背景字
分别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一下。
大字:
在画面中使用大字,不但能很好的填充满画面,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比如说下面这张图,中规中矩的排版,画面略显空洞:

我们提取跟产品特性最相关的重点文案,用大字号将它凸显出来,运动的氛围一下就强化不少:

再来看一个例子。
下面这张图颜色和排版都是中规中规的,没啥大问题,就是很难给人留下印象。

我把品牌名称的四个字母做了放大处理,这样就形成一种独特构图形式,再将文点作为点缀元素加进,画面一下就丰富起来了。

怎么样,大了之后是不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么简单都学不会还吃吃吃?)
说完了大,我们再来看看小。
小字:
小字跟大字不一样,它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小字可以让画面更加的层次丰富。
比如说这个例子:

加上一些小字之后,不但画面更平衡了,视觉上的层次感也更丰富。

再看个例子:

见缝插针的加入一些小元素。

这里的小字,你可以理解为辅助小元素。适当的添加一些小元素,不但能让避免“空”的感觉,还能让画面看起来更精致。
接下来看一种特殊的文字。
背景字:
背景字就是将文字完全图形化,作为装饰元素放在画面中。
下面这张图的问题同样是简洁过了头。

在背景上添加summer的水印字之后,整个版式一下就更有活力了。

这里注意,背景字作为一种完全的装饰性元素,切记不要做得过于突出,影响到主要信息。
好了,有了上面这三招,估计你的画面想空都不容易了。

牛不牛?
讲完文字部分,接下来说下图片。

在任何时间,图片都是画面的绝对焦点。因此除了要保证图片本身的质量之外,图片的大小比例,以及风格统一也非常重要。
我们通过案例来具体说明。
比例适当:
在将一张素材图片放到画面中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
当然是大小比例。
这张图从空白占比来看,不算空。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因为图文之间缺少关联性,所以会造成一种“感觉上的空”。

我把图片重新裁剪一下,再换一下字体,马上就有了浓浓的人文历史感。
虽然空白面积的占比可能更大了,但是画面却更饱满!

这招,我在2014年写的摄影教程里面已经和大家讲过了。
例如一张这样的成品,其实是。。

原图是这样。。

我要了其中一部分而已,这样去掉多余的部分,也不能较多余,把不想要部分去掉就对了。

风格一致:
除了适当的比例之外,画面中图片风格也需要保持一致性。
下面这张图里用到的图片素材多达四五种,栁叶、茶叶、茶壶、水墨背景这些素材无论是颜色上,还是造型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它们放在一起完全就是胡乱拼凑。
由于主体图形茶叶的造型不够饱满,所以尽管拿了各种素材来填充画面,但整个画面依然觉得很空。
我将主图形换成了造型和颜色都一致的图之后,虽然整个画面有着大量的留白,但是你会觉得这些留白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所以,将空白变成留白,也是解决画面空洞的一种很好方法。
接上来再看背景的处理方法。

背景其实是决定一个设计风格的基础,但是很多新手往往容易忽视。
在画面不够饱满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想方设法的加入更多的视觉元素进来,从而导致画面失去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背景上做做文章,恰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这张图看起来还不错,图片精致,排版也很工整。

不过作为一张美食广告,好像少了一点食欲,因此我们需要增加画面的丰富度。
在背景上作处理,我们常见的基本就三种方法,分别是:
色彩
纹理
场景
通过例子来说明。
色彩:
通过色彩来丰富画面,是最常见的手法。
强烈的对比色不但可以衬托出食物的新鲜度,增强食欲。同时也能让画面瞬间被填满,完全没有空洞的感觉。

纹理:
纹理虽然没有对比色那样的刺激感,但是它可以有很好的带入感,比如说加了木纹之后,会让你联想到桌子上的美食。

场景:
场景是纹理的进阶版。
它不但有背景纹理,而且会添加许多跟场景相关的细节物件,以强化整个画面的感觉。
比如说桌面上的报纸:

或者餐具,桌布等:

场景化的设计需要注意元素统一的问题。
比如说上面的美食广告,如果你放一个苹果笔记本,那就会显得有点怪异,因为那是办公用品,不应该出现在用餐的场景里。
好了,这期教程内容就到这。
转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rmhBelw-3lJZu_fytRujtQ
转载公众号:旁门正道
全部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