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反射性的。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试试看,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
--------李开复

对于沟通这件事儿,设计师可谓最有发言权了,首先什么是设计师?设计师是对设计事物的人的一种泛称。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的工作,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这些人通常是利用绘画或其他各种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工作或作品。那设计师做什么呢,简单来说,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工作中,设计师是否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需求方指着设计稿说,按钮应该更大点儿,颜色改个红色的会更好或者这个色调不够大气! 再或者,这个排版不够高级等等,因为沟通不顺畅、理解不透彻,导致设计师对产品或对客户需求理解有误,后期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修改优化。显然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使得在双方沟通过程中产生不悦,所以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尤为重要。
如何在一个项目里双方达成共识呢?首先,产品经理职责是对整个产品项目负责,是整个项目的需求方,设计师是需要满足产品经理对产品的需求。有时候产品策略,或营销方案与用户体验相冲突时,设计师有义务有权利对需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更好的设计方案。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相互协调,而非坚持一方的想法,学会多角度换位思考,结合各种建议,不应有谁一定对一定错的定论,但是最终决定权,应该依然属于产品经理或业务人员。往往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半个好的设计师,好的设计师也是半个好的产品经理。
双方存在的沟通障碍
A专业层面上,需求方过多干预
对于专业层面上的问题,例如色彩、质感、样式等此类问题。诸如此类问题大多存在于营销推广设计上,建议可以在设计之初,与需求方沟通,明确以下几点问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后期返工的几率。设计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信息,与需求方明确大致风格,最好能明确到色彩、质感、主要的设计元素、布局等,前期达成意见一致后,可以避免后期返工。
B 信息传达上不一致,对产品理解不一致
此类问题,基本存在在产品设计上,在产品设计上,大方向由产品经理把控,包括产品的 决策,产品的发展和前途,在此前提下,设计师把控用户体验。建议设计师提前介入项目,越早越好,了解项目背景,及发起这个项目的原因,现存的问题及要优化的点,取消信息 不对等情况。 避免产品经理说一点做一点,到最后在不了解项目背景、整体规划的情况下,跟完整个项目。
相互信任+心理预期
所谓术业有专攻,设计师必须明白,要相信产品经理的营销的专业度,对产品的理解、文案的把控、营销手段的拿捏等专业技能。而设计师必须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审美观,以及对界面的把控和对于用户体验独到的理解和判断。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就是并非每个上线产品或专题页面都是最优方案,所有的产品、设计,都是在不断迭代更新中不断完善优化的,所以,设计师应该学会适当的听取对方想法和建议,客户要相信设计师专业的设计水准,实现双赢。

我们该如何有效沟通?
当我们要得到对方认同,避免后期意见不合,首先要了解对方需求和真正目的,抓住沟通的问题本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制胜法宝,无论是设计之初的讨论阶段,中期对产品对设计优化,还是后期对需求和产品设计方案的意见不同上,都要抓住沟通的重点;其次,通过有效的对话机制,传递专业精神和观点见解,以设计师的身份传递专业和见解,以达到设计师和需求方双方共识共赢为目标。最后,有效沟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1.倾听——了解现状
倾听是为了收集需求方的需求信息,掌握现有资料,了解需求方的想法,及对产品效果的基本预设。例如对产品的认识规划及对产品的期望、背景、对于现有方案的意见等,这些都是存在在需求方的脑海中,设计师应该努力将这些信息都可视化,这些因素对你的设计将会有很大的启发和灵感激发,对产品效果有一定的方向。
2.问——抓住问题本质
问,本质是通过问,找问题关键因素,同时也帮对方整理思绪。通过多次的讨论,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同时舍弃含糊不清的多余信息,理清问题本质,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3.分析——导入观点
对问题本质的分析解读,以各种角度整理信息,根据关键因素,给出设计师专业看法和见解。
4.解决——给出方案
通过与需求方的探讨,给出最终的相应解决方案。于是乎,按钮真的要大点吗?需求方说:我希望按钮更大点! 设计师说:为什么要放大?按钮放大真的很不美观! 需求方说:我希望用户去点击,让用户觉得这个按钮能够让用户更有点击欲望,让按钮更明显一点。按钮变的更大一点儿,是唯一可以实行的方法吗?答案是否定的,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按钮太大会让人对整体画面产生不不协调的感觉,影响视觉效果。或许按钮可以变成使人更有点击冲动的颜色,或许可以增加一些质感,或者按钮变一种形状,这些方案都可以达到按钮更醒目,更有点击欲望的效果,而非仅仅使它变大这一关方法。解决和需求方沟通后,得出解决方案,只要按钮变个颜色,再增加一些质感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沟通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必修课之一。明确设计师和需求方之间的交流, 并能够明白两者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摆正好心态的前提下,找出解决方法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因素,给出正确的观点,完美的解决方案,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那设计与业务(运营人员)的沟通障碍又在那里? 专业水平:产品,开发,运营人员(业务)他们在设计领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那么必然在界面设计中不能给出比较专业的表述或者评论。 思维方式:大家所做的事情不同,专业不同,思维方式是跟其他部门最大的不同。设计师得想法更感性一些,而业务人员的想法更理性一些。所以设计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他们不懂我的设计? 为什么界面越改越丑,结果业务还给过了?没身份,没地位啊 !高处不胜寒,做的效果这么前卫,业务竟然觉得不好!
如何解决与运营(业务)之间的关系
1、平等对话
业务、技术、产品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拍档。对于他们工作所用到的知识,我们要有所涉猎,不用成为行家,但一定要有所了解,最好有自己动手的能力。这样,才能与他们有平等对话的能力。如果作为一个设计师,却不了解公司的业务,那么在于业务人员谈工作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处处会让业务人员觉得不专业,所有平等对话的前提是,对业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有发言权,而不是沦为一个描点画线的工具。如果说,这块产品业务不懂、不专业,那就错了。没有谁是完全专业的,只是知道多和少的问题。多与业务沟通,换位思考。这样做会让业务觉得设计师对产品业务很关心,并且会认为把这个项目交与设计师很放心。
2、设计师与业务人员意见不合时该如何解决?
厕所地上有水,为什么有水?因为水龙头滴水,为什么滴水?因为人没关紧,为什么没关紧?因为水龙头的设计问题,那为什么要采购这种龙头碰到问题,不能退缩,要较真,要去问,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举个程序员的例子, 程序员有一个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代码实现不了的事情。如果他说无法实现,一定是他不想。为什么不想,要么是修改成本太高,要么是你的需求他认为根本没必要,要么是他压根看你不爽。找出问题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问题总能解决的。
3、确认别人理解的,是你想说的
如果沟通变成鸡同鸭讲,结果将会怎样?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在沟通之前保证信息对称,需求背景、调研资料、用户数据等,免得设计师突然说出来一个决定,需求方会感觉莫名其妙。设计师表述以后,还要确认对方是否准确接收到信息,并且理解的也是相同。有必要的时候需要让业务人员复述一遍。
4、他性格怎样、情绪怎样,你跟他关系好嘛?
一般来讲,解决以上问题,基本沟通是没有问题的。所有流程执行完毕,核对一次,确认无误就是可以的。但是人是会有情绪的生物。所以当需求被拒绝时,还需要考虑人的因素,与业务人员最好能成为朋友,这样做事的时候,双方可以互相理解,共同努力。
最后用正确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同事往往会对设计提出很多意见。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讨论呢?
首先,由于其他同事并不是专业设计师,其言语表达可能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设计师首先要找出其背后的真实含义。然后要引导大家尽量运用事实来作为讨论的论据。主观判断会扼杀设计师们的用创造性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性认识当然可以用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但这个解决方案是否最后可行,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作为支撑的。最后,要提醒讨论的参与者分清楚自己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虽然团队成员也是产品的用户,甚至可能恰好是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但团队成员们和产品相处的时间要比一般用户多得多,对产品的认知早就和一般用户相去甚远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模拟用户的角度做出的判断,往往和真实用户的想法是有差距的。
以上是微距创意对设计师和甲方沟通这件小事儿的想法,也欢迎各位看官前来补充。
全部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