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
[成长经历]
致设计的同胞们,大家好啊,我是林权。很多人以为我叫林权生,其实只是林权生无可恋这个名字太长,我对半切而已。电商入坑3年多了。
成长经历不少,我就捡捡电商的说一下。
自学PS进入电商在一个小服装公司做一个小美工,觉得需要到一个大公司磨砺镀金,梳理了自身技能,从汕头来到广州。很庆幸瓷肌当时的认可。后面设计突破遇到瓶颈,去了汤臣倍健,也是这里,让很多人看见了我。如今刚到一家TP公司做设计主管,品牌都很不错,一切视觉都需要优化,可以给我更多挑战,和多方面的技能优化。卖个关子,后期大家会看到更多样化的我。嘻嘻~
访谈对话
--------------------------------------------------------------------------------------------------------------
致设计:从事设计这么久,现在对设计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林权:是乐趣也愿意为之去付出。虽然有时觉得设计很苦,忙到父母觉得你不孝,朋友觉得你很屌,经常因工作而没时间。但是每次看见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出来,都可以把一切烦恼推开。
致设计:如今电商活动越来越多.设计师需要出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你是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的。
林权:每一个需求都有它的条件,每一个条件都有它的做法。规划时间和预测页面效果很关键。
比如一个首页,除了大型活动前期会有策划,很多赶的一天就要出来。
每个人做设计都有自己的时间占比,比如阅读文案,寻找灵感,海报制作,页面排版,去拆分一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页面在一天内做完需要多少步骤,不要无意识去做。
时间计划根据情况定,要有意识的去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很多人在这一块很薄弱,做个海报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做出来才发现,可能跟需求不合不说,还不能如期,剩下的随便做做。忽略了我们本来是卖下面的产品的。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去规避的。
觉得时间太赶的时候,原创实在没状态,就临摹,改得连他妈都认不得。用几个风格相似的页面去融合它们的元素。
致设计:每个设计师都在寻找自己的思维碰撞点,然而很多人很固执地坚守自己所潜心研究的某一风格,而忽略了面对不同客户和产品所应有的多面性,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质的呢?
林权:潜心研究某一风格没有错,如果需求大于制作。做专也没错。但后面提到忽略客户和产品,那么性质就变了,毕竟设计只是服务于销售。
一部分人只是因为内心抗拒临摹而选择原创,去做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风格就意味着要去抄袭一些东西,所以抗拒。首先,我要很庆幸现如今的人对于知识产权的意识很强。但是,盲目的自信对自己成长是枷锁。
刚入行,我也觉得我没必要去抄,坚持做自己的东西,跟运营矛盾挺大。生活不如意总要反省。后来我在网上找了一个同品类做得不错的页面,把自己做的跟这个页面放在一起看。马上发现,自己做的就是一坨排泄物。世界观碎成渣渣,后面有段时间都是选择那些好的案例学着做。画画不也是从临摹开始的吗?本身这就是学习。在看看一些设计排版的书籍,多观察页面的转化数据,贴合职业去学习,慢慢发现,当积累到一定经验,设计慢慢会走出自己的风格。
磨刀不误砍柴功没错,但不要到头来发现自己磨的是把锄头。
致设计:平时如何增加自己的设计灵感?
林权:还是高中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多观察,设计源自生活。很庆幸,现在有各种相关的设计网站,用户体验做的很好,很方便我们平常收集。建议不要盲目,分类要清晰,还要记得自己收集过什么。不然等你收集了几万张图,一上花瓣还是下意识的在搜索框里漫无目的的找。
致设计:做设计以来遇到过最奇葩的事情是什么?
林权:之前刚换新公司,坐地铁上班,脑子里想页面想过头,下意识坐了原公司路线,等到出了地铁站买了个糯米鸡后才发现,握草,坐错了。迟到了1个多钟。
致设计:如果给你一百万,你会干嘛?
林权:哈哈,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答不好,所以不回答。睡前千万路,晨起走原路的现象,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很多人可能会很多想法,我要拿来创业当启动资金,前期各种计划,构建团队,做出好的框架,再拿个A轮。梦想总要有,但现实更坚固。就广州来说,有房饭有车孩子有书读的平凡生活反而是奢侈,一百万在相对好点的地方,只是个首付。等真正有了这笔钱,面临选择,估计很多人都胆怯,最后还是选择买房,或者投资一些回报比较保险的项目。
我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在做设计创业的计划和学习方向。但我不确定自己会如何选择。
致设计:说几句与各位设计师同行共勉的话吧!
鼓励的话总是说不好,只能说,加油加油加油!!!
在本页面留言区留言提问。专访设计师会与你互动哦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