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设计师孤寂的成长,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头条君,欢迎你收听致设计电台。
前面几期都是给大家带来的单个项目的分享,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人物的访谈,早在五年前,他就有受邀参加过一期致设计的专访,我记得那是第10期,现在已经是179期,致设计也因为曾经遭到了黑客的攻击,那一期的访谈已经丢失了,不过没关系,时隔五年他在一起来到了致设计电台,他就是李金柱,柱哥一直是我很佩服的设计师,他对设计有着特别的执着,他的经历也和现在很多设计一样,有着崎岖的经历,今天他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经常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使用微信扫一扫收听现场访谈,欢迎订阅
致设计:柱哥,虽然是第二次参加访谈们还是先先给大家打个招呼介绍下自己吧,
李金柱:我叫李金柱,广东人,出生在海港城市湛江一个小镇。自幼喜欢画画,父母都是旧国企员工,老一辈人比较节省,小时候父亲会把一些作废的旧账单留着给我练习画画,平时也会把零花钱留着买白纸和画具。

致设计:可以说你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设计了,画画也是设计的一种嘛。
李金柱:可以这么说,在高中之前,我对美术的喜爱几乎到达了痴迷。但后面家境出现了一些变化,98年大批国企出现倒闭,我父母的工厂也在所难免的受到波及,父母双双失业,家境大不如前。后来到高中选修专业时候,因为美术专业费用过于高昂,被迫放弃了。
致设计:那后来怎么又回到了设计这行?
李金柱:后来大学的经历也是很要强,考了二本线却选了专科学校,后来选读了一个自己从来未曾认知的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了一个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做搬运工,每天要打上百个骚扰电话和搬十来吨的货物,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半年,最后毅然决定辞职回去广州找一些跟漫画插画相关的工作。
致设计:嗯,其实需要很大魄力的吧,现在都未必能友很多人做到直接跨行从0开始
李金柱:是的,因为专业不对口,坚持了三个月不断投递简历无人问津的情况下,终于接到了一个愿意接收我的公司,
致设计:什么公司?画画的嘛?
李金柱:在10年3000每个月的待遇还算不错。但好景不长,两个多月后,我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公司的人也走光了,后来才发现自己进了一个空壳公司。在旧同事的介绍下,我带着身上仅剩的800块来到了深圳一个企业做漫画师,因为公司要压工资,这意味着800块就是我接下来两个月的房租租金和生活费。在这两个月我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午饭,感觉人生吃得最满足的一顿饭竟然是拿到了第一个月工资后,吃了一盒外卖的猪脚饭。
致设计:我去,感觉太辛酸了,可以拍成励志电影了,
李金柱:11年,跟着几个朋友兜兜转转来到了深圳水贝珠宝园区,也是这段时间开始真正接触电商产业。从客户、运营、工厂、打包发货、售后等都深入接触过,加上之前大学读的是管理专业,也学过市场营销,所以相对其他设计师会更了解市场需求和卖点展示,大部分企业老板对我都信赖有加。11年到14年期间呆过几个公司,也和朋友一起做过小工作室,认识各行各业的老板。14年之前,其实也跟现在大多年轻设计师一样,基本处于累积行业经验和学习各种技能的状态。

致设计:除了电商作品以外,我看你还做了大量的网页,有一些周边你也会去设计,你是如何游走在各种领域并且融会贯通的呢?
李金柱:15年,我开始接触网站设计。虽然电商设计算是网站设计的一个分支,但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电商视觉更加注重产品的卖点展示,功能展示,跳失率等,大部分设计更多是针对于单品的展示。
而网站本身是自有的服务器,其功能开发具有较强自由性,所以更加随心所欲。网站视觉更多需要考虑的用户体验、网站的交互、响应速度、整体逻辑等,其中要考虑的问题更为全面。
15年期间确实学习了很多东西,由于网站设计对于尺寸要求特别严谨,特别是网页排版的板式、网格制图和制图的规范化,

致设计:其实设计都是相通的,现在让你做UI做平面,虽然没做过,但你也有信心做好吧
李金柱:虽然现在没有继续从事网站设计了,但现在还是一直沿用这些技巧。
在一些项目素材匮乏、摄影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页面的工整规范能或多或少的弥补这些缺陷,通过板式来拯救一下这种项目。
还有最早把一些网站排版的形式融入到电商页面排版中,改变最开始电商页面那种呆板的排列形式,虽然开始也遭到非议,但现在电商页面的板式可以证明当时的试验是对的。
当然在从事网站设计这段时间,自己也将一些电商页面的营销展示融入到网站设计中。感觉一个设计师不能总呆在一个小圈子小领域里面,应该多尝试多试验,学会知识的融汇贯通,举一反三。

致设计:是阿,虽然现在的设计他分了许多专业,比如UI/电商/动效/插画等等,其实只是媒介的变化而区分出来的设计,设计都是相通的,只是说不同行业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规范。很多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期,你也有吧?
李金柱:感觉自己在30岁之前,瓶颈期几乎每三四个月都会出现一次。对于瓶颈出现个人归纳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于技术性的追求过高。设计技术的追求总是一个无止境的状态,总有学不完的新技能,所以每次看到一些新的展示形式就像学习尝试。但年级越大,学习的时间和成本、精力越来越有限,总会力不从心。当感觉自己能力跟不上变化时候,就会出现焦虑,感觉那是能力上的瓶颈期。
致设计:那么另外一种呢?
李金柱:另外一种原因就是长时间的脑力劳作和重复性的做一些工作,缺乏思考,缺乏学习,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瓶颈。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心态,过度学习和疏于学习都容易导致瓶颈,对于技术的深挖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不是学得多学得尖对于我们设计就真的有用。
而现在瓶颈期会处于一个很长的周期,
致设计:那么你如果对应解决你的瓶颈期呢?
李金柱:因为学习心态和时间管理的变化,只会学习一些对于自己工作所需的技能,而且必须是在一个自己完全认知的领域,这种学习会更加容易上手,你会看到自己的技能在不断提升。但我不会去重新学习一个新的软件或者技能,不是学习这个东西不好或者没用,而是时间成本太高,需要大量时间去研究。
而且审美高端已经超远能力的范畴,比如我学习三维建模,但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时候,自信会严重受创,也没有精力继续学习,反之会消耗大量时间。所以更多是我会把项目中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做细分,比如字体设计、建模渲染、插画等,通过合作或者公司内部专业人士去解决,专业人做专业事情,反倒能激发出大家的热情,作出一些好作品。
另外就是时间管理,把学习的时间和工作时间都缩短到一个合理范围,比如每天设计执行时间控制在5-7个小时,每天预留1-2个小时用作项目思考、浏览咨询、做练习稿件等。当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出现任何一面的过度偏激时候,都会产生瓶颈期。
致设计:原来是这样,如果你们也遇到瓶颈期不知道如何突破,我建议你可以试试。
我们话说回来,其实你每天的时间都把控的很规律,设计执行时间控制在5-7个小时,按照这个时间来做执行你的工作效率应该是很高阿。
李金柱:个人感觉我自己算是一个相对高产的设计师,主要是我的日常工作效率会相对公司其他设计师要高很多。我觉得设计效率的提升最主要还是逻辑思维的梳理还有一些作图习惯。可能自己是文科生的缘故,我经常会用写文章的发散性思维联想和集中性思维筛选方式去做设计。
好比做一个中秋活动页,要先确定它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主题去发散性联想素材。可能中秋你会想到月饼、月亮、中国古代建筑,从月亮又会联想到月兔、嫦娥、桂花树、广寒宫,甚至是太空人、飞船、登月车......然通过集中性思维对素材进行筛选组合,尝试在脑海里把不同的素材进行组合,素材过于复杂,难度太高的一般会排除,过于常规常见的也会排除,最终确定一个有趣可行的方案再去收集素材落地执行。其实素材收集和前期思考是一个项目设计最费时间的环节,等这两个环节梳理通了,就像练习功夫打通任督二脉一样,会事半功倍。

致设计:刚刚有分享到一个思维发散的技巧,通过主题去发散性联想素材增加共效率,另外还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的?
李金柱:另外就是一些作图的小习惯,尽量做到没建立一个图层时候就命名一次,不要等到叠加了几百个层次时候再去整理。还有在做大合成画面减少剪切图层、蒙版、调整图层的叠加使用,这样会导致软件加载变慢。尽量用笔刷以及软件自带一些效果,定时清理掉没必要的隐藏图层。虽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基础微小,但每一个小习惯都会影响到后期作图的效率和心情,生活和设计都如此。
致设计:我们在聊聊你公司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业的?
李金柱:15年6月我拒绝了几个国内大厂的offer,毅然决定自己出去创业。不可否认那时候想法很天真和单纯,觉得只要带上几个能力不错的小伙伴,酒香不怕巷子深,肯定能做成。然后就拿着自己这几年打工存下来的一些积蓄搞起了工作室。但好景不长,在短短半年内,我成功把所有的积蓄花光了。
致设计: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李金柱:业务能力确实是我们的短板,大部分项目都是各种大型设计公司层层外包,利润极低。对于项目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过于稚嫩,还有人员配置不匹配。16年初,工作室基本宣告解散了,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
致设计:解散之后去哪了?
李金柱:16年下半年,得到朋友的协助,在办公成本和人力资源上得到了较强的支援,合伙机制的建立,也大大减低了风险。我们开始慢慢接到了一些中大型品牌的合作,效益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状态。17年年因为家人一些事故,我又几乎花掉了大部分积蓄,18年几乎处于休养生息的一年。今年年初,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我们重新独立,走上了正规运营、正规运作、独立财务的状态,业务也越来越趋向稳定。
致设计:真不错,经过这几年的历程有什么感想?
李金柱:创业这几年,大起大落,个人感觉就像一场在漩涡里的游泳比赛,每一刻都得拼命往上游,稍微停下来就会被吞噬消失。幸运的是同年出来创业的很多人都放弃了,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在坚持,我始终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的品牌“DPI”,而不是我个人。

致设计:嗯,刚刚我们聊了创业,聊了瓶颈期还有一些设计上的心得,出来这么多年也算是设计行业的”老油条“了,接下来给那些新入行的设计新人们一些建议吧。
李金柱:现在设计的教育资源真的比我刚入行时候好太多了,各种培训平台、培训机构、付费课程、免费课程、单一技能培训、全日制度培训等,还有针对不同阶段设计能力设定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现在的设计师真的比我们以前幸运多了,一些有天赋的设计新人,在进入到一些培训机构后,通过一些专业导师提点,进步神速,现在设计大神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有一些00后,真的太过分了(开玩笑)。但选择多时候就不知道怎么选择,是现在很多设计师对于培训课程选择和专业技能拔高面临的问题。要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
致设计:确实
李金柱:设计技能学习跟健身非常像,你要强健那个部位就有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同的身体状态匹配不同的训练强度。新人不要成天看一些酷炫、高难度的东西,所有技能学习开始都是枯燥无味的,就像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每天看一些健美先生的照片一样,想快速成型,但欲速则不达,心理落差是导致放弃学习的主要原因。
好比我最开始学习PS时候就是不断在公司抠图,每天要扣很多的珠宝首饰图片,熟能生巧,一年后我发现我的钢笔工具使用极度流畅,当钢笔功能熟练起来,你在鼠绘上就会简单很多。
所以新人在学习上还是要耐得住寂寞,打牢基础。在拔高课程上必须有较强目的性,我觉得没有目的性的事情做起来是最没动力的。比如健身无非想看起来身材更好,提升外形,吸引异性。设计也如此,我们拔高技能是为了作出更好的设计效果,还是要赚更多的钱,还是为了配合一些什么项目的制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去做。
致设计:嗯,那么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你有什么建议?
李金柱:我觉得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不要超越每天工作时间的1/4,大脑就是一个机器,需要歇息,如果每天工作7小时,还要学习四五小时,大脑在疲惫状态能吸收的知识真的非常有限,学习不是一个讲究吸收和成效的过程。当然一些没有工作需要兼顾,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新人,可以花足够时候去学习。简单来说,设计师要爱护自己的大脑和脑袋上的头发,减少长时间面对电脑。
致设计:你目前是怎么看待电商设计这个行业的?
李金柱:电商设计作为电商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一个品牌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因为中国电商已经开始慢慢脱离期初野蛮生长的状态。电商平台的越来越规范化、对产品质量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单纯靠低价、靠粗狂的广告投放、靠制造销量和评论的形式,已经很难行得通。回归到产品质量本身、认认真真做好产品、做个性化产品才是未来一些电商品牌的出路。
设计是品牌创新的一个生命力,我觉得电商设计不仅仅是我们认知的店铺首页、活动页、详情页、推广图这些。现在电商更讲究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很多找我我们做品牌视觉提升的客户,都不仅仅是要求制作线上物料升级、甚至是线下物料的改版、企业IP等一体化,甚至于产品造型、图形开发。我觉得未来电商设计的服务范畴会越来越多元化和体系化。
电商平台出现了大的分水岭,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好的品牌越来越好,那些缺乏创新的品牌和劣质品牌逐渐淘汰。电商设计也是一样,在作品质量高、服务质量好、服务范围广的设计品牌会伴随大型商家一起上升,反之也会淘汰一批没办法跟上整体潮流的设计运营商。
致设计:对于电商设计的未来,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李金柱:未来几年一些专业化极高、能力极强的轻成本运营团队会是主体,团队可能构成不超10人,他们专门服务于电商视觉某一块,比如摄影、建模渲染、详情页设计等。这些团队会形成一个产业链,大型项目会承包到一家公司,由一家公司负责对接跟踪,但具体每个环节是不同公司在操作。这种有别于以前大型公司层层外包,而是一种对甲方透明的分包合作关系,一开始就告诉甲方我们那些能做那些需要外部一起做,但最终的结果是达标即可。
大型公司接单,技术型小型公司默默服务的形式会越来越少,因为一个设计公司在所有环节都具备极度完善的人员配备似乎是不现实的,设计师个性化太强,不好管理。另外人员成本过高,每个岗位都配备高技术人员不现实。越来越多技术性小型公司不愿意接受这种短期的剥削机制,只有联合壮大取代一家独大,一起分蛋糕才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致设计:5G应该也是未来的趋势,包括人工智能,这些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李金柱:因为自己接触大部分都是互联网行业商家,最近一直在跟朋友讨论5G普及,设计形式会有什么变化。众所周知,4G时代带来最大变化就是视频展示替代了更多的静态设计展示,移动端逐渐取代PC端,竖屏文化成为主流。
但5G时代,在流量更大,速度更快,展示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化情况下,设计会变成什么样?折叠屏手机其实更像一个移动的轻质PC,后期页面的展示会不会变成横屏展示,或者在一个页面里面能同时出现首页和二级跳转页,而不需要进行跳转返回的操作。APP时代带动的是UI设计,AI人工智能的普及,后面会不会出现新的设计分支,比如最近很流行的无人驾驶界面、智能家电操作界面,对于很多设计师而言,这些都是一些陌生的领域。5G时代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风险,一些新的设计形式的出现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机会的诞生,能把握着风口,或许在新的设计领域能做领头羊。
但也会出现很多人跟不上节奏被淘汰。每次在讨论这些话题时候,总是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的态度,感觉设计师不能总是只关注与行业内部、只摄取一些行业信息、每一个行业都是时代大趋势的小分支。4G时代,有很多设计师通过开发app赚了钱,通过做培训教育赚了钱,通过做视频拍摄赚了钱,也有很多人设计不干了,成了拆迁户一夜暴富......或者我跟很多设计师都一样,没有赶上最早一班车,但也没有落后。希望5G时代能保持对大趋势敏锐的嗅觉,赶上最早一班车。
好,电台听完了我是头条君,柱哥的经历和现在很多设计师都相同,不安于现状,不甘平凡,是一位非常正能量的设计,或许你目前也处于瓶颈期,或许你也想创业,或许你对未来也很迷茫,希望这次访谈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在留言区给我们留言互动,我们下期再见。

使用微信扫一扫收听现场访谈,欢迎订阅
全部评论()